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陈行甲揭秘:前任女书记天安门附近购房背后的基层治理困境

时间:2025-10-02 04:56:16 来源:深度报 作者:深度报



陈行甲,1971年生于湖北兴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曾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身份主政巴东县,后转型公益领域,现任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在其自传体随笔《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中,他首次披露了巴东县前任女书记在天安门附近购置两套房产的细节,引发社会对基层治理生态的深度反思。

官场作风败坏:从邓玉娇事件到干部大调整

2011年,巴东县发生轰动全国的邓玉娇事件。陈行甲调阅案卷后发现,这并非偶发事件,而是基层干部作风堕落的必然结果:两名镇政府干部在接受企业宴请后,不仅要求陪酒、洗脚,更对服务人员动手动脚,最终引发悲剧。

“如果这姑娘是我妹妹,我会亲自动手。”陈行甲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他指出,极端事件的根源在于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日益疏远,基层党组织公信力严重受损。

更令人震惊的是,前任县委书记在调任前夕,大规模调整全县重要部门干部,清太坪镇一年内竟更换三任党委书记。这种“要想富,动干部”的潜规则,为后续腐败埋下伏笔。

天安门房产:公务员家庭的巨额财富之谜



2011年3月,就在大规模干部调整后,前任县委书记在北京东二环某小区(距天安门直线距离仅十余分钟车程)全款购置两套房产,当时房价达6.8万元/平方米。这对公务员夫妻的巨额资金来源,成为反腐调查的重要线索。

“用脚趾都想得到这笔钱的来路。”陈行甲的批判直指基层权力寻租乱象。他比喻,地方主官如同灯塔,若灯塔歪斜暗淡,地方发展必将陷入灾难。

贫困与疾病:巴东百姓的生存困境

上任首月,陈行甲在民政、扶贫部门调研时被一组数据震惊:按旧标准,全县贫困人口达16.1万;新标准下,这一数字将大幅攀升。更触目惊心的是,作为全省艾滋病重灾区,巴东在册患者达490人,茶店子镇三坪村35名感染者几乎与外界隔绝,形成“孤村”。

在三坪村,陈行甲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夹菜、共饮烈酒,以行动破除歧视。但面对15岁孤儿小燕独自安葬爷爷的悲凉,8岁患儿小航满头红疮、欠债5万元的困境,他深感无力:“动辄十数万元医药费的求助信,让我感到如此无力。”

800里巴东:路难行与民心远

从最北端到最南端,巴东县纵深达397公里(“八百里巴东”)。但崎岖山路让县委书记专车需行驶6小时,普通百姓出行之难可想而知。陈行甲走访偏远村落时发现,有的贫困户“家徒三壁”,村支部书记更直言:“没有见过一个富裕点的村。”

他总结出巴东民怨的三大根源:干部作风败坏逼出戾气,崎岖道路颠出怨气,贫困封闭憋出怒气。为此,他发起“县委书记边界行”,誓言走遍全县491个村落。

结穷亲运动:重建党群信任的破冰之举

为扭转局面,陈行甲发起“结穷亲”运动,自己率先认领艾滋病患儿小航为亲戚,承诺“只要我还在,只要他还在”。他要求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年至少探访穷亲三次、住宿一晚,并设立结亲办监督执行。

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湖北大学教授向吉贤加入队伍后评价:“在你身上看到实事求是的精神、诗人般的激情、圣徒般的真诚。”除夕夜,陈行甲在小航家吃团年饭的场景,成为党群关系修复的象征。

这场运动不仅改善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更通过网络报道引发全国关注。陈行甲的日记写道:“我艰难的巴东乡亲,我知道我的力量薄弱,但我会一步一步走向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