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名叫杨兰兰的23岁悉尼女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她居住在悉尼东区的顶级公寓,车库中停放着两辆劳斯莱斯豪车,一身行头价值不菲,足够普通人辛苦工作半年。然而,这位看似拥有无尽财富的年轻女子,却在一场交通事故后,展现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行为——撞人后毫发无损,拒绝酒精测试,不报姓名,甚至通过律师获得“云出庭”的特权,仿佛一场现代版的“豪门谜案”正在上演。
杨兰兰,这个名字如今已与神秘、富有紧密相连。她在社交媒体上几乎查无此人,连名字都像是随意选取的“默认ID”。唯一一次公开露面,还是通过律师办公室的屏幕,一闪而过,让翘首以盼的粉丝们大失所望,只等来一句“下次不来”的敷衍之词。
这哪里像是被告?分明更像是被特殊对待的“VIP客户”,连司法程序都似乎要为她开辟绿色通道。
时间回溯到7月26日凌晨,杨兰兰在玫瑰湾驾驶着一辆蒂芙尼蓝的劳斯莱斯逆行,不幸撞上了电台主持人的司机乔治·普拉萨拉斯。这场事故导致普拉萨拉斯身受重伤,脊椎骨折、脾脏破裂、髋骨碎成两截,医生甚至表示他可能再也无法工作。而杨兰兰呢?走出车门,帽子一戴,墨镜一扣,仿佛只是去便利店买了瓶水般轻松。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当场拒绝了酒精测试,也不肯提供任何个人信息。面对警察的问话,她选择沉默;面对媒体的追问,她选择消失。整个过程,她就像游戏中的“隐身刺客”,出手狠辣,却又不留任何痕迹。
在澳洲这个对酒驾零容忍的国家,拒检通常意味着牢狱之灾。然而,杨兰兰不仅被保释,还聘请了顶级律师约翰·康——那位曾帮高云翔脱罪的“刑事辩护大神”。在他的运作下,保释条件迅速松绑:宵禁取消,报到频率从每周三次减到一次。理由竟是:“她有精神健康问题,几乎不出门。”这逻辑,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仿佛在说“我太宅了,所以不该被叫起床”。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她住的公寓停车场里还藏着第二辆劳斯莱斯。但这辆车并非登记在她名下,而是属于一家“空壳公司”。钱从何来?谁在背后支持?目前唯一能确认的是,她14岁来澳洲读书,此后很少回中国,身份是永久居民,职业是“学生”。
一个“学生”,却能开两辆劳斯莱斯,住百万豪宅,穿一身高定,律师费动辄几百万澳元。这“奖学金”得是诺贝尔级别吧?网上猜测满天飞,有人说她姓“铁”,靠矿发家;有人翻出同名公司老板,结果人家女儿哭笑不得:“如果真是她,我家早发财了!”还有人说她用过英文名“Wendy”,读过新南威尔士大学,但这些都查无实据,全是传说。
她就像现代社会的“幽灵”,物质上极尽奢华,信息上却完全真空。没有朋友圈,没有ins,没有微博,仿佛活在另一个平行宇宙。每次现身,都是为了吃饭,比如被拍到在海滨餐厅享用午餐,一身行头加起来近一万澳元。而受害者普拉萨拉斯,还在康复中心挣扎着重新学走路。
最讽刺的是,事故发生两个多月来,她没有打过一个电话,没有发过一条慰问,没有写过一句道歉。公众等来的,不是忏悔,而是律师团的一次次“技术操作”。从首次开庭减罪名,到二次开庭改保释,节奏稳得像在打一场精心策划的官司。
澳洲人看不下去了,纷纷表示:“我们恨的不是有钱人,是那种以为钱能买通一切的人。”有人质疑,这是在用法律程序玩“拖延战术”?毕竟,每拖一天,舆论热度就降一分,等到审判那天,大家可能早就忘了那个躺在病床上的司机。
也有中国网友喊话:“别扒人家背景了,就事论事。”话虽没错,但问题是,当一个人刻意“隐身”,公众的好奇就变成了质疑。你越不说,越像有鬼。在法治社会,财富不该是“免罪金牌”,神秘也不该是“护身符”。
10月17日,她必须亲自出庭。到那天,帽子摘了,墨镜脱了,她得直面法官、媒体、受害者,还有全世界的眼睛。不管她是谁,来自哪,有钱到什么程度,法律面前,终究要“露脸”。
最后送一句大实话:你可以穿爱马仕,开劳斯莱斯,但别忘了——方向盘握在手里,命,可不只属于你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