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覃硕
当下,餐饮界正上演着一场“冰与火之歌”的精彩戏码:一边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清空社交媒体,黯然“退网”,引发业界一片唏嘘;另一边则是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凭借6元鸡排和满满的“情绪价值”,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餐饮界的新晋网红。
两位主理人,一位是坐拥350多家餐厅的餐饮界大佬,一位则是主理面积不足两平米鸡排小摊的草根创业者,但他们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大佬的光环逐渐褪去,草根却逆袭封神!在“主理人”这个身份上,鸡排哥似乎完胜了贾国龙。
图源:图虫创意
在贾国龙退网前的一段时间里,这位餐饮大佬的言论似乎越来越难以引起共鸣,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自言自语。福柯的权力理论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验证——当权威不再被认可,其话语便如同掉进了虚空,无人回应。
贾国龙或许会感到困惑,不久前还沉浸在他“成功”创业故事中的消费者,为何下一刻就因为“一些小事”而对他口诛笔伐?他或许从未意识到,“预制菜”、“天价馒头”、“715工作制”等争议背后,是商业大佬与大众认知之间的严重错位。他们仍然沿用着二十年前的权威话语体系,而Z世代的年轻人却早已在弹幕文化、玩梗社交中构建起了全新的沟通范式,对权威进行解构。
反观鸡排哥,他的走红则堪称一场完美的“去权威化”实践。他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的幽默自黑;他没有精心策划的品牌故事,只有“学生比散客便宜1元”的江湖义气。他用最质朴的方式验证了商业的本质:诚信为本,信誉至上。在当今社会,诚信和谦逊本应是生意的基础,却成了稀缺品。
“一口铁锅,一辆三轮,几句俏皮话”,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却让鸡排哥的小摊在全网范围内引发了疯狂关注。他深谙现代商业的密码——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情绪价值才是真正的硬通货。当贾国龙还在“辩解自证”时,鸡排哥已经让顾客用6元钱买到了“600元的情绪价值”。他那些信手拈来的网络梗语,对学生优先的坚持,甚至“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的幽默警示,都在构建一种全新的商业伦理。这印证了体验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消费者购买的已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鸡排哥的小摊就像一个现实版的社交游戏,每个顾客都是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
贾国龙们的困境在于,他们仍然试图维持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威叙事。而鸡排哥的成功恰恰在于他彻底解构了这种权威。他用“主理人”自称,实则是对这个头衔最巧妙的消解——你我都知道这只是个游戏或者玩笑,但在这个语境里,我们都是平等的玩家。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曾指出,现代性正在经历“去传统化”的过程。在商业领域,这意味着父权式领袖神话的瓦解。95后、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天生具备怀疑精神与平权意识。他们用“资本家”、“牛马打工人”等话语解构商业叙事,用“用脚投票”重塑消费权力格局。鸡排哥的松弛感正好契合了这种时代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在鸡排哥的摊位上,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食材、制作过程、定价逻辑,甚至经营理念都摊在台面上任人审视。这种极致的透明化运营,恰好构建了品牌最难建立的消费者信任。
至此,新一代成功主理人的素质模型已经清晰可见:首先是谦卑的姿态,能够打破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其次是透明的运营,构建信任经济的基础;再次是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让交易升华为互动;最重要的是平等的沟通,真正融入消费者的语境。
鸡排哥的胜利并非偶然,而是商业文明进化的必然结果。当大佬们还在纠结于如何“教育”消费者时,草根出身的鸡排哥已经领悟到:这个时代的主理人,不该是站在神坛上的布道者,而应是融入人群的共情者。
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崇拜权威,而是创造共同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贾国龙的“退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它折射出中国商业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从个人权威到组织能力,从神秘化到透明化,从单向宣贯到双向对话。那些仍沉溺于大佬叙事的企业家或许该意识到,真正的危机不在于业绩波动,而在于与时代精神的断裂。这是一个旧时代的谢幕!
而鸡排哥的“出圈”则预示着一个更平等、更透明、更有温度的商业新时代的开启。毕竟,在今天的商业世界里,能够坦然说出“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的主理人,远比那些执着于说教的大佬更懂得商业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