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上海家长沉默背后:守护孩子用餐权的隐忍与抗争

时间:2025-10-03 08:47:43 来源:蛙蛙和洼 作者:蛙蛙和洼


清晨六点的静安区居民楼厨房,一位家长正将刚做好的咖喱牛肉塞进保温杯。这不是普通的早餐准备,而是上海家长在校园餐食问题中的日常抗争——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孩子最基本的用餐权利。

从保温杯到投诉本:沉默中的隐忍

几天前,孩子回家说班里同学带可乐鸡翅到学校,被老师发现后,班主任未核查餐食是否健康,反而在家长群发布《珍惜粮食倡议书》。字里行间,是配合管理的暗示。但没人追问:孩子为什么要自带饭菜?

不是家长不想拍桌子,而是桌子背后连着孩子的课桌。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攥着少先队员代表证,在意见征集环节说“饭菜太油有怪味”,校领导未问细节,只反问:“怎么就你挑食?”孩子回家后在日记里画了流泪的饭盒,同学密密麻麻签名传了半个班,可这本日记最终没敢交给老师——家长怕孩子被贴上“不听话”的标签。

闵行区一位家长在超市挑了三个保温杯,最终选了最厚重的那款。冻透内胆能让牛奶撑过六小时不馊。后来她才知道,这是上海几十万家长的共同习惯:用保温杯装饭菜,是对校园餐食质量不信任的集体回应。

资本链条下的抗争困境

2025年9月15日,二十多所学校突然撤下虾仁炒蛋。配餐公司绿捷称“有细沙”,家长却在群里传视频:解冻的虾仁爬着虫。当晚,就有家长整理出2016年至今的投诉记录——三大本里记着“炸肉丸全是淀粉”“绿豆汤致腹泻”,每条都附证据。可这些记录之前递到学校、交到12345,得到的只有“再无下文”。

警方通报揭开的真相更让人脊背发凉:绿捷实际控制人未出现在工商信息里,唯一股东是香港公司,背后牵着新希望的资本网;监事葛均锋还在冻肉供应商威海味岛任职。孩子们的炸鱼排、鸡排,从源头到配送,全在资本闭环里打转。家长要对抗的,不是一家配餐公司,是连监管缝隙都能填满的利益链条。

“讲道理”的风险:孩子的未来是赌注

有家长自费送饭菜去检测,报告显示“挥发性盐基氮接近临界值”,没两天就接到“关心孩子评优”的电话。另一位妈妈考取家长监督员证,进后厨才发现台账是后补的,冻虾保质期标着2027年。他们试着撕开黑幕,可黑幕背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孩子的书包、老师的评语——连讲道理都成了风险。

不是家长不勇敢,是没人敢拿孩子的未来当赌注。2022年天津家长拍桌子的视频传来时,上海家长在打另一场仗:5000人的校餐观察团梳理招投标疑点,发现每次只有绿捷符合资质。有人在罗永浩直播间刷几千条留言,把评论区刷成红色;还有人把《食品安全法》贴在冰箱上。他们没当炮灰,不是不敢,是知道“炮灰”的代价会落在孩子身上。

八年磨一剑:改变正在发生

绿捷的致歉声明只有48个字,像极了多年来的敷衍回复。但后来家长群里有了新消息:第三方抽检要来了,校长开始陪餐,市场监管车跟着配送车。这些改变是五十万家长用八年时间,一点点磨出来的。

鲁迅写“韧性的战斗”,或许就是这样。不选玉石俱焚,是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英雄家长,是能安心吃饭的校园;不瞬间爆发,是明白资本链条要慢慢拆。那些冻进冰箱的鸡排、记满投诉的本子、装满饭菜的保温杯,不是懦弱的证据,是带着软肋的反抗。

只是想问:是什么导致的,守护孩子吃饭的权利,要让家长活得这么小心翼翼?

文|蛙蛙和洼

图片来自电影《三块广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