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因充电桩使用引发的邻里纠纷。据业主李先生(化名)反映,自打他去年在自家车位安装了私人充电桩后,楼下的一对夫妻便经常‘借用’他的充电设备给电动车充电。
‘刚开始觉得都是邻居,偶尔用一次两次也就算了,但他们几乎每天下班回来都直接把车停我车位上充电,连个招呼都不打。’李先生无奈表示,这种无偿使用的状态持续了近半年,期间他多次暗示对方‘充电桩功率有限’或‘电费成本高’,但对方始终装作听不懂。
拉闸断供:出国前的最后手段
随着夏季用电高峰到来,李先生发现自家充电桩因频繁超负荷运转导致线路老化,甚至出现过跳闸情况。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楼下夫妻从未主动提出过支付电费或分担维修费用。‘我每月光是充电桩的电费就要多出两三百元,这还不算设备损耗。’
在多次沟通无果后,李先生决定采取‘极端手段’——出国旅游前,他直接拉闸切断了充电桩电源。‘我当时想,反正我要出去半个月,他们总不可能一直等吧?’
物业来电:矛盾升级的导火索
然而,李先生出国后的第10天,突然接到物业电话。原来,楼下夫妻发现充电桩无法使用后,直接向物业投诉‘充电桩损坏影响出行’。物业在检查中发现充电桩电源被人为切断,随即联系李先生要求恢复供电。
‘物业说邻里之间要互相理解,但我觉得我的权益已经被侵犯了。’李先生表示,他回国后将考虑在充电桩区域加装监控,并明确张贴‘私人设备,非请勿用’的告示。
专家观点:公共资源使用需边界
对此,社区治理专家王教授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私人充电桩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业主有权拒绝他人无偿使用私人设备,但建议通过协商或物业介入解决,避免直接冲突。’他同时建议,小区可规划公共充电区域,平衡业主需求与公共资源分配。
目前,该事件仍在协调中。李先生表示,若协商无果,他将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这起看似普通的邻里纠纷,实则折射出城市居住空间中公共资源使用与私人权益保护的深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