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你或许会遇到一些令人捧腹又暖心的场景:北京大爷用‘您’字文化让你倍感亲切,一句‘我这鞋比你岁数都大,就当让它见见世面’瞬间化解尴尬;问路时,大妈那句‘往北走看到红墙右转’却让你一脸茫然,仿佛听的是外星语。这些独特的体验,让不少人初到北京时,总觉得这里有些怪怪的。
北京的交通,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堪称独树一帜。它的交通逻辑简单而直接:没有交通工具,几乎无法出行。这并非夸张,而是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现状的真实写照。
走进北京,你会发现这里的人行道虽多且宽,但步行却并非一种享受。原因何在?首先,道路生态的单一性让人步行时倍感枯燥。北京的城市结构以大单位、大写字楼、大小区和大公园为主体,街道两边几乎都是与行人无关的不可进入区域,沿街门面稀少。这就好比在游戏世界中行走,两边都是空气墙,只能按照规定路线前进,毫无探索的乐趣。
相比之下,香港和上海的街道则充满了活力。在香港或上海的街上行走,你可以眼花缭乱地接受各种信息,道路两边的底商琳琅满目,信息素不断映入眼帘。而在北京,步行往往只是单纯的走路而已,体验甚至不如开放式游戏。此外,北京还拥有中国最宽的马路和规模庞大的车流,城市街道噪音极大,绿化显得微不足道。这样的环境,自然无人愿意长时间步行。
其次,北京的城市尺度之大,也让人望而却步。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北京的物理距离堪称恐怖。在这里生活久了,你会觉得十公里以内的距离近在咫尺,二十公里的出行距离也平平常常。这种距离感,在其他城市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初到南京时,我因八公里的距离被同学劝阻不要前往,而在北京,这八公里却显得微不足道。
由于城市尺度过大,出行距离过长,北京在物理上就断绝了通过步行出行的可能。同样,骑行也仅适用于比较少的场景。与北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这座城市步行相当友好,只要你愿意,在九龙半岛或港岛上完全可以通过步行出行,因为大多数地区都在五公里以内,是通过步行可以接受的距离。
如果说香港的步行优势是因为物理上的小,那么同样作为一线城市,上海的面积并不比北京小,但上海的步行出行人数却显著多于北京。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第三个关键因素——城市结构。
上海的城市面积虽大,但内环不大,几乎所有的重要地标、商圈、CBD以及市民经常去的地方都在内环以内。这样的城市结构,使得在内环以内的出行并不十分困难。而北京的城市结构则主打一个“散”,二环内空间被各大机关填满,导致很多重要区域成环型分散在了北京周围。西直门、知春路、五道口、西二旗、望京、国贸、亮马桥、三里屯、十里河、大红门、亦庄、丽泽、五棵松……这些地名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办公中心、商业中心、教育中心和交通中心。
北京的多中心发展模式,与其他城市的多中心分散有着本质区别。正常的多中心分散,是让城市的多个地区形成多个小生态,每个小中心都有办公、居住、商业、教育等多项功能。而北京则是在整个北京规划功能区,将高新科技办公区放在西北五环,最好的商业放在东三环,最好的教育放在西北的海淀,最好的CBD放在东边的朝阳。这样的规划,虽然让北京拥有了最完整的城市功能,但功能中心的距离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比如,两个居住在偏远地带的上海市民想要聚会,他们可能会从闵行和浦东出发,在静安区会合,这是从边缘到中心的出行。而两个北京人的聚会,很可能是一个在西北的西二旗,一个在东北的望京,两个人却不得不在东三环的三里屯见面。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因为西二旗和望京附近没有像样的大型商业中心,最终大家只能去更远的三里屯。
这种从边缘到边缘的出行需求,是其他城市很少见的。由于以上三点原因,在北京,步行出行几乎是一个不被考虑的出行方式。这个城市基本可以默认为:只要出行(除非下楼去便利店这种),就一定需要交通工具。
这就导致了北京这个城市看着虽然连续,但整个城市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孤岛所组成的。比如西二旗,作为大厂聚集地,如果西二旗的地铁出了问题(地铁故障,或者天气原因排队过长等),那很大一部分的西二旗打工人是根本无法回家的——打车排到一千多号,地铁上不去,你要如何返回二十公里外的家?
这种通勤距离在西二旗并不少见。如果是北京是一片汪洋,那西二旗、望京、国贸就是一个个岛,地铁就是桥,出租车是船,将打工人送往回龙观、天通苑、东坝这些彼岸。而如果缺少这些载具,北京人是游不到对岸的。
交通的极度困难,导致了一个很糟糕的后果:如果没有明确目的地,在北京是不应该出行的。由于交通必须有工具,导致北京不存在“随便溜溜”的可能,“逛街”在北京是一个只存在于商场里的选择。对于大多数的北京人来说,地铁是唯一的出行选择,没有人会选择坐地铁散心。这就导致北京人的移动基本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是从A点到B点,中间过程在地下的黑暗中度过的一个过程。
当这种通勤和出行方式成为日常,一个城市的生活气息也就基本被消磨殆尽了。因为对于这个城市的大多数市民来说,这个城市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地铁隧道中的一个名字,是高架桥上向下俯瞰的一处楼群,是与自己同处一座城市却终身无法涉足的一块背景板。你身处于这座城市之中,却很难称得上与这个城市真正融合在了一起。
所以,北京其实不是“不像是东亚城市”,它几乎不像任何城市。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城市都是为了生活而设计的,但北京并不如此,它是作为一个巨大国家的中心而设计的,功能性远重于舒适性。这才是北京看着如此特别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