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广东长途大巴复兴揭秘:告别高价水鱼号,出行新选择

时间:2025-10-06 05:07:34 来源:陈博世财经 作者:陈博世财经

在广东,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悄然发生:长途大巴再次迎来了它的“春天”,而这一切,似乎都与那个曾经让人又爱又恨的“水鱼号”说再见有关。

想象一下,当你面临这样的选择:水鱼号票价高达260元,绿皮硬卧130元,而大巴仅需69元。对于每月需要回家两次的打工仔来说,哪个选项更划算?答案不言而喻,钱包和腿早已替你做出了决定。

去年年底,广东客运系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亏损,许多汽车站不得不拆除。以往,大巴必须进站,管理费占票价的三成到五成,这无疑增加了乘客的负担。但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巴不再需要进站,可以直接从镇口上高速,在服务区停一停上下客,票价也因此降低了三分之一。

在粤东地区,绿皮车早已成为历史,梅州那趟昆明到厦门的火车,甚至停着都不接客。而广湛高铁虽然即将开通,但“水鱼二号”的票价传闻要高达300多元。对于打工仔来说,每月来回四次,选择大巴比高铁能省下近一千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广东大巴的复兴,其实与大学生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广东孩子普遍不爱出省读大学,珠三角聚集了全省80%的高校,非珠地区的生源周末需要回家。以往,他们坐高铁需要转三趟车:从学校到地铁站,再从地铁到高铁站,最后从高铁到老家再转公交。一旦赶不上末班车,就可能回不去家。

最早是同乡会组织旅运巴士,从学校门口直接发车,点对点送回家。这种方式比高铁便宜三分之一,还不用转车,深受学生欢迎。后来,运输车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悄悄以旅游名义搞起了长途大巴业务。广深线每班都坐满,肇庆、梅州、湛江的学校也有了稳定班次,慢慢串起了粤西、粤北、粤东到珠三角的交通网络。



到了2019年,这种模式已经跑通了。各公司开始共享运力、整合购票平台,开通了不少非学校线路,路线更多、班次更密。疫情后,滴滴站点巴士进来整合,统一售票、站点有专人引导,监管也松了——之后很少见交警抓车。有时候搞活动,9.9元就能买广深线的票,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大巴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现在的大巴玩法变得更加聪明了。它们从镇里直接上高速,沿途服务区上下客,两头用小轿车接驳。比如徐闻海安发广州的大巴,直接上高速,经雷州、湛江、茂名、阳江,每个服务区停一下接客,最后到广州大学城下高速,全程不绕路,比公交加高铁还快半小时。

这种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准”。它不用绕去汽车站,不用转车,价格还低。以前客运系统靠进站抽水,现在没了汽车站这个“中间商”,司机能自己安排站点,服务反而更贴民心了。

有个学生曾说:“之前坐高铁转三趟车,花俩小时,现在大巴直接到学校门口,省了时间还省了钱。”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



大巴的复兴并非偶然。它是“水鱼号”太贵、高铁转车太麻烦逼出的新出路;是汽车站拆了、没了抽水的环节后票价降低的结果;是大学生用脚投票、把小巴士变成了大网络的体现。然而,这波好势头能保持住吗?

要我说,能不能长久就看俩字:“实在”。现在大巴做到了便宜、方便,所以大家选它。以前客运系统搞垄断、抽水抽得自己破产,现在没了束缚反而活了。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谁把服务做到心坎里,谁就有市场。

这事,大家怎么看呢?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