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 见习记者 毕若雪
近日,河南多地惊现被称为“行走的硫酸”的隐翅虫,引发广泛关注。在洛阳的一处建筑工地,工人们发现脚手架和纱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隐翅虫,令人触目惊心。同时,南阳一位4岁女童不慎沾上隐翅虫毒液,导致脖子红肿溃烂,20余天仍未痊愈,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安全防范的警钟。
在洛阳孟津区的一处建筑工地,打工的卢先生向极目新闻记者描述了工地的惊险一幕:“网子四五十米高几十米长,虫子全部爬满了。”他表示,工地上的脚手架和纱网几十米高,密密麻麻地爬满了隐翅虫,工人们都不敢轻易触碰。目前,虽然还没有工人因为碰到这些虫子而受伤,但大家都对这种“行走的硫酸”心存畏惧。
工地隐翅虫照片
工地隐翅虫照片
据卢先生发布的视频显示,工地的纱网和脚手架上都爬满了隐翅虫,不少工人在旁工作,却束手无策。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表示自己所在地区也出现了隐翅虫,甚至有人已经中招。
河南南阳的王女士也向记者讲述了她女儿的遭遇。不久前,四岁的女儿不小心沾上了隐翅虫的毒液。9月10日一早,孩子就向王女士诉说脖子疼痛,王女士查看后发现女儿脖子红了一圈。她先带女儿前往诊所就诊,但涂抹诊所开具的药膏后未见效果。12日,王女士又带女儿前往市医院,经医生诊断,孩子系沾上了隐翅虫的毒液。王女士表示,她此前从未听说过这种虫子。女儿的伤口红肿、有水泡,之后溃烂,目前已结痂,但尚未痊愈,留下一个明显的伤疤。
王女士女儿的伤口(图源:受访者提供)
记者注意到,9月以来,河南多地媒体都报道了市民发现隐翅虫的消息。据洛阳日报9月18日报道,有洛阳市民在家中发现隐翅虫,这种虫子的体液属于强酸性,被称为“飞行的硫酸”。该市有医院近期已接诊多例隐翅虫皮炎患者。
另据驻马店日报10月3日报道,在社交平台上,不少驻马店市民反映在家里看到了隐翅虫。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张艺杰介绍,近期,隐翅虫皮炎患者接诊量大幅增长,每天都有6、7例患者,高峰期时一天甚至有15例。不少市民因徒手拍打、误触虫体而引发皮肤水疱、破溃等症状,一些患者病情发展非常严重了才到医院就诊。
公开资料显示,隐翅虫是一类小甲虫,在昆虫分类上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科是所有生物里种类最多的科,全世界已知的隐翅虫有66000多种。然而,对人有威胁的只有毒隐翅虫亚科的20多种。在中国常见的只有两三种,其中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是梭毒隐翅虫,除了西藏之外的其他地区都有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数量较多。
毒隐翅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毒隐翅虫素。这是一种接触性毒素,如果接触到皮肤,就会引起隐翅虫皮炎,令人产生瘙痒、刺痛和灼烧感。皮肤上会出现线性的红斑或者脓包,等消退以后还容易结痂和留疤。对于极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更强烈的反应。
通常来说,当毒隐翅虫落到人的皮肤上时,如果不受到惊吓,极少会主动释放出毒隐翅虫素。那些被隐翅虫所伤的人,多数都做错了一件事,就是在发现身上有毒隐翅虫后惊慌失措地将其拍死,使得它们体内的毒隐翅虫素被释放到皮肤上,引起了皮炎。
那么,遇到毒隐翅虫上身应该怎么办呢?专家提醒,不要拍打,轻轻吹走或弹走就好。如果不小心将毒隐翅虫拍死在皮肤上,要牢记以下三步:
第一步:第一时间用大量肥皂水冲洗皮肤,将残留的毒液洗去,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如果在眼睛旁边就不要用肥皂水了,用清水冲洗即可;
第二步:清洗后不要涂抹酒精、牙膏和各种“偏方”,同时克制自己抓挠患处,以免造成二次感染;
第三步:如果后续依然感觉不适要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外涂药物,内服抗组胺药物或者抗生素治疗。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