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坛近期迎来重要转折,三个方向的好消息接连传来。王毅外长趁热打铁,即将乘专机飞抵欧洲,捷克亲华派的大胜是否能为中欧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小球”能否带动中欧关系的“大球”?
当地时间10月4日,捷克众议院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揭晓,前总理巴比什领导的反对党以超过35%的选票大获全胜,比现任总理菲亚拉领导的执政联盟高出近13个百分点。尽管目前仅统计了90%的选票,但即便剩余10%全部归菲亚拉阵营,也无法改变反对派领先的结果。从初期投票结果看,捷克亲华反对派以35:22战胜菲亚拉阵营,预示着捷克政局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巴比什领导的新政府呼之欲出。对此,菲亚拉直言不讳,称这场投票将决定捷克是靠向西方还是转向东方。巴比什在任期间,积极发展对华友好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并欢迎中企到捷克投资。
这一结果让欧盟倍感头疼。巴比什的政见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颇为相似,他质疑欧盟的气候和移民政策,反对欧盟禁止销售燃油车的计划,主张在捷克降低税率、减轻家庭负担、抑制通胀,以推动经济增长。这些主张与特朗普政府高度吻合,巴比什甚至自称为“特朗普主义者”,提出“强大捷克”的口号,并反对捷克继续军援乌克兰。此外,他领导的“不满公民行动”是“欧洲爱国者”党团的一员,该党团由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参与创立,多次反对冯德莱恩领导的欧委会,致力于“拯救欧盟”。
不难看出,巴比什是一名保守主义政客,他更关注捷克本国的利益和民生问题,对欧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持批评态度。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中国是捷克在欧盟以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贸易以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为主,具有互补性。2024年,捷克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43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与中国保持经贸合作对捷克有利无害。未来,面对欧盟内部的“反华”提案或“对华脱钩”的杂音,巴比什大概率会投下反对票。
除了捷克的好消息外,中国还迎来另外两个积极信号。应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卡西斯邀请,王毅外长将于10月7日至12日访问意大利和瑞士,并举行政府间联席会议和战略对话。近年来,中国与意大利、瑞士的关系持续向好。去年7月,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并与中国签署3年行动计划以加强经济合作。中国和瑞士的外长级战略对话也已进行到第四轮。
捷克、意大利和瑞士分别代表东欧、南欧和中欧国家,某种程度上是三个地区的利益代表。如今它们呈现出转向东方的势头,对撬动中欧关系大局有一定帮助。目前,在特朗普政府的压力下,欧委会在经贸、外交和地缘问题上不断对美妥协,不仅扬言要对中国启动20项反倾销调查,还计划建立一道“无人机墙”以提防俄罗斯的“入侵”。然而,中欧在气候和经济领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且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如果中欧爆发关税战,只会给双方带来巨大内耗。
中方专机飞抵欧洲,是带着和平与合作的诚意而来。在欧洲整体经济下行、地缘冲突久拖不决的当下,意大利和瑞士应当抓住机会,率先打破中欧合作的僵局。只有认清了发展方向,坚守住本国利益,欧盟才有可能实现战略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