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朋友、同事交流时,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应对当下的生活挑战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发现下半年一些社会趋势已初现端倪。虽然无法保证100%准确,但这些变化确实有迹可循,值得每个人关注。
当前,许多人选择捂紧钱包、减少消费,并非不愿消费,而是受限于经济压力或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例如,拼多多的财报显示用户数和订单量持续攀升,而其他平台的数据则明显下滑。曾经30元一杯的奶茶不再受欢迎,9.9元的咖啡液却成为新宠。
今年国庆假期,年轻人探索出“街头帐篷潮”这一新玩法。在武汉街头,成排的帐篷沿人行道延伸,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年轻人放弃昂贵的酒店,选择用帐篷解决住宿问题,这种“穷游”升级版既省钱又自由,正成为假期旅游的新潮流。
这种“消费降级”现象表明,普通人正在精打细算地过日子。10月以后,这种审慎消费的心态将更加普遍,性价比将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考公务员和考研曾是热门选择,但如今情况有所变化。国考报名热度下降,部分基层岗位甚至招不满人。同时,一些地方事业单位开始推行聘用制,如大同经开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公务员队伍的“精兵简政”、减少科员数量、竞争上岗和末位调整等。
作为地级市经开区公务员改革的示范点,大同经开区的改革模式可能被其他地区借鉴。未来,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实现全面市场化将成为大趋势,考公进体制不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随着《住房租赁条例》的实施,10月起出租房屋需进行强制备案。若出租人未办理备案,承租人可代为办理。此外,条例明确规定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同时对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和人均面积作出具体规定。
这些措施旨在加强管理、避免乱象,并保护租客权益。备案后,租客居住更安心,遇到黑心房东或乱涨房租、不退押金等问题时,投诉维权将有据可依。同时,政府能更准确地掌握租赁市场情况,有利于出台相应政策。
对于房东而言,新规虽增加了手续繁琐性,并可能涉及交税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市场规范化对正经做房东的人也是好事。预计下半年,这种要求房东备案的政策将在更多地方推广,租房市场将变得更加透明和规范。
延迟退休政策已讨论多年,如今感觉真的要来了。官方吹风、专家讨论,意见逐渐统一。在养老金压力巨大、老龄化与少子化加剧、人均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延迟退休不可避免。
对于70后、80后甚至部分90后而言,需做好多干几年的准备。这一变化已开始影响生活,最明显的是大家存钱养老的意识增强。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稳步增长,银行长期养老理财产品的咨询量也持续上升。
买房即赚已成为历史。如今,房地产这头“灰犀牛”正受到政策的严格监管。地方上出台各种政策,如降首付、降利率、取消限购等,旨在稳住市场、避免崩盘,但也意味着房价难以再像过去那样疯涨。
老百姓也不再盲目跟风,“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加上经济压力增大,使得大家增加负债的谨慎性更强。政策层面加强保交楼、缓解房企流动性等措施,但指望房价普涨带动财富上升已不现实。接下来市场将维持分化趋势,好地段、好房子可能仍有市场,其他则难说。房子回归“住”的本质是大趋势。
ChatGPT刚出现时,大家还觉得它是个高级玩具。但如今,不少人开始担心自己的饭碗可能被AI取代。AI技术已深入各行各业,如客服电话接听、基础设计图和文案制作、工厂机器人作业等。
随着AI技术成熟和应用成本下降,这种趋势将加速。未来,那些重复性高、规则性强的岗位可能加速淘汰。麦肯锡的一份关于AIGC的最新报告预测,在2030年至2060年间,全球将有50%的现有职业被AI取代,且这一过程比之前估计加速了约10年。AI抢普通人的饭碗已开始。
以前,很多人因各种原因未交社保,如打工人觉得收入低不愿参与,老板觉得成本高不愿给交。这导致很多打工人干着996的活却没有很好的保障。
随着10月的到来,全民社保新规实施,意味着更多人将享受社保福利。以后看病可以报销,退休有稳定的养老金收入。只是,全民社保后可能对打工人带来一些冲击,如企业可能为降低用工成本转而返聘已退休的老年人或以零工代替全职。大家需有心理准备。
其实,高人预测也无非是从数据中观察和逻辑分析出的结果。但不管结果如何,有一个事实:时代在不断变化,普通人要做的不是逆势而为,而是顺应趋势才能有机会迎来发展。说白了,风口上猪都会飞,前提是保证自己在风口。
全球大环境影响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加剧,这种趋势下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格外重要。另外,不管时代怎么变,提升能力永远是求得安稳的关键。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