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雷军百亿造车遇阻:SU7退订潮背后,企业家转型之痛

时间:2025-10-07 17:52:57 来源:荣亭小吏 作者:荣亭小吏



从科技圈的‘逆袭传奇’到深陷SU7退订潮争议,雷军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这位曾以19岁敲代码赚百万、28岁带公司上市、41岁创小米、55岁押注新能源汽车的‘雷布斯’,如今正面临人设崩塌的质疑。王腾事件、型号跳级争议、SU7智能驾驶事故,让雷军的公众形象跌至谷底。

这场反转背后,折射出雷军三重身份的撕裂:作为‘赌徒创业者’的冒险基因,作为‘商业老板’的流量操盘术,以及作为‘未完成企业家’的技术责任缺失。每一步都踩中时代红利,却在身份迭代中暴露了转型的阵痛。

赌徒基因: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的孤注一掷

雷军的创业史,是一部‘高风险赛道押注史’。2010年,40岁的他在金山软件功成名就后,毅然跳入智能手机红海。当时苹果、三星垄断高端市场,国内品牌在中低端厮杀,无人相信‘新人’能突围。但雷军赌‘互联网思维’能重构行业规则,通过砍掉中间商、MIUI每周更新、爆品模式分摊成本,首年即卖出100万台小米手机。



2021年,面对美国‘涉军黑名单’制裁,雷军再次押注新能源汽车——这个连苹果都放弃的赛道。他砸百亿资金、集结3400名工程师,甚至探索‘家庭定制服务’生产模式。内部劝阻声中,雷军坚持‘不赌就没未来’。连造芯这种‘九死一生’的事,他也未回避:2014年自研SOC失败后,2021年再砸500亿冲3纳米工艺,直至2024年玄戒O1芯片点亮。这种‘把死胡同当赛道’的赌徒精神,是雷军从0到1的核心底气。

商业操盘:流量、成本与用户心理的精准拿捏

雷军的商业智慧,在于将流量、成本与盈利拧成精准公式。小米手机‘低价吸客、服务赚钱’的模式,通过MIUI广告、游戏、云存储变现,线上直销砍掉渠道成本,集中采购压低供应链价格。这种‘硬件导流+服务变现’的打法,让小米快速盈利。



2013年起,雷军投资2000家生态链企业,从扫地机器人到空气净化器,形成‘手机核心+全场景辐射’的消费链。用户购买小米手机后,大概率会顺带购买充电宝、手环等产品,巩固流量基本盘。年度演讲中,雷军用‘一碗小米粥’的创业故事传递奋斗精神,以‘铁人三项’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构建生态壁垒,通过‘参与感营销’让用户成为共创者。这些操作,让小米年营收突破2000亿,生态链产品卖爆,互联网服务盈利稳步增长。

企业家阵痛:技术责任与行业担当的缺失

当小米从‘手机圈新贵’转向‘智能汽车赛道玩家’,雷军发现:仅会赚钱远不够,还需扛起技术责任与行业担当。SU7的争议暴露了问题:宣传智能驾驶‘全场景覆盖’,却发生NOA状态下撞车事故,企业回应‘驾驶员需全程盯着’——概念与技术的落差,削弱了企业家的稳重形象。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吐槽‘汽车平台需6年研发,有些企业不到6年出多款车’,暗指小米。SU7Ultra被质疑‘抄造型不搞技术突破’,手机型号从16跳17被骂‘数字通胀’,均暴露了‘靠噱头吸引关注’的老毛病。高端制造业需‘慢工出细活’,但小米仍未放下‘互联网圈赚快钱’的习惯。

雷军称‘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手机和汽车业务),却被网友怼‘华为供十几个孩子都没说啥’。公众期待已从‘允许试错’转向‘要求完美’,但雷军尚未拿出‘行业老大’的姿态:参数经不起实测,承诺做不到闭环,争议仅解释不改进。

转型之路:从野蛮生长到成熟稳重的必经阵痛



雷军的‘翻车’,非‘赌徒’失算,亦非‘商业老板’失手,而是‘未完成企业家’撞上了时代新要求。中国科技圈已从‘敢赌就能赢’‘会赚就是本事’的年代,转向要求技术深耕与行业担当。华为被制裁后死磕基础研发,比亚迪埋头搞电池技术到能对外输出,这些企业的路径证明:从‘中国品牌’到‘世界标杆’,需靠技术积累与责任担当,而非赌局与流量。

雷军的未完成,是中国科技企业从野蛮生长到成熟稳重的必经阵痛。这条路,他需走,整个中国科技产业,亦需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