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瞧美国给我们挖的三大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

时间:2025-10-08 00:55:21 来源:芳芳历史烩 作者:芳芳历史烩

俄乌从2022年打到现在,那片黑土地上的硝烟就没停过。很多人,包括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时不时就捶着桌子问:“咱们跟俄罗斯关系那么好,咋就不出手拉兄弟一把?”

每次听到这话,我这后背都发凉。说实话,这事儿不能凭着一股热血就往前冲。今天,咱们就拉开天窗说亮话,不是中国不讲义气,而是美国早就把陷阱给咱挖好了,三个,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致命。咱们要是真闭着眼跳下去,那可就不是帮朋友了,是把自己也埋进去了。



这第一个陷阱,也是最直接的,就是悬在我们头顶的经济绞索。

你可能觉得,制裁嘛,不就是不跟你做生意了?没那么简单。美国手里攥着的,是现代经济的“金融核武器”。咱们先看看俄罗斯的下场。战争一开打,西方世界几乎是瞬间翻脸,超过3000亿美元的俄罗斯海外资产直接被冻结。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一个国家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人家一句话就给你没收了,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接着,把俄罗斯踢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这就好比把你从全球最大的微信群里踢了出去,别人发红包、转账、聊天,你都看不见、收不着,彻底成了金融孤岛。



现在,把这套剧本换到中国身上,你试试?

咱们国家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每天有多少集装箱船进出港口,有多少工厂的流水线在为全世界生产商品。就拿欧洲来说,即便这几年经济不景气,根据最新的数据,中欧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依然稳稳地站在7000多亿欧元的高位。这背后是什么?是广东东莞工厂里的订单,是江苏昆山电子厂工人的工资,是浙江义乌小商品老板的利润,更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稳定和便利。

美国早就把话说得很白了。早在2022年冲突刚起的时候,白宫就放话,任何国家如果“实质性支持”俄罗斯,都将面临严重后果。这两年,他们也没闲着。时不时就以“涉俄”为由,把咱们一些企业拉进制裁黑名单。2024年那次,就因为几家公司被指控向俄罗斯提供了某些芯片和机床零部件,直接就被切断了美国技术的供应。



这还只是小打小小闹的警告。如果我们真的在军事上援助俄罗斯,那美国和它的盟友绝对会把对付俄罗斯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甚至加倍地用在中国身上。到时候,就不是几家企业的问题了。那将是一场全面的经济围堵。我们的出口订单会断崖式下跌,大量工厂可能停工,无数人的饭碗会受到直接冲击。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可能都会感受到物价上涨、工作难找的切肤之痛。

这第一道陷阱,就是要用经济手段,打断我们发展的脊梁骨,让我们陷入内部的混乱和困境。这个险,我们冒不起。



躲过了经济绞索,还有第二个陷阱等着你:一场让你百口莫辩的舆论泥潭。

在今天这个世界,枪炮能杀人,笔杆子和摄像头同样能“杀人”。美国最擅长的,就是编故事,然后通过它遍布全球的媒体网络,把故事讲成“事实”。

这么多年,你听过的“中国威胁论”还少吗?新冠疫情的时候,硬是想把病毒的帽子扣在我们头上。这些都是他们在和平时期就干惯了的伎俩。可以想象,一旦中国援助俄罗斯的证据被他们抓住(哪怕是捏造的),全世界的媒体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CNN的会是《东方巨龙与北极熊联手,新轴心威胁世界和平》;BBC会拍出纪录片,采访所谓的“受害者”,声泪俱下地控诉中国的“侵略行径”;社交媒体上,无数水军会把我们塑造成野蛮、好战的形象。话语权的霸凌,有时候比真刀真枪的对抗更可怕。

一旦被贴上“侵略者盟友”的标签,会发生什么?

在海外留学的孩子,可能会受到歧视和排挤。我们的企业走出国门,会面临更严苛的审查和无端的猜忌。我们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可能在一夜之间崩塌。就连那些和我们关系不错的东南亚、中东、非洲国家,在美国的舆论压力和政治胁迫下,也不得不与我们保持距离。



咱们中国人的文化里,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在国际舞台上,这个“名”,就是道义。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中立立场?为什么要一直呼吁和平、促进谈判?因为我们不能失去道义的制高点。一旦我们被拖入那场舆论的泥潭,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我们将从一个和平的建设者,变成别人故事里的“反派”,这会极大地压缩我们的国际空间,让我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

好,就算我们经济能扛住,舆论也不在乎,那还有第三个,也是最阴险的陷阱:被拖入无休止的地缘消耗战。

你看看现在的乌克兰,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和销金窟。打了三年多,人死了多少?钱花了多少?无数城市变成废墟。美国乐见其成,因为它本土安然无恙,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还顺便用这场战争牢牢地捆绑了欧洲。



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剧本,就是把中国也拖进这样一个泥潭里

我们国家的周边环境本来就复杂。东边有台湾问题,美国天天在这儿拱火;南边有南海的各种纷争;西边,中印边境也时不时会紧张一下。我们的战略重心,一直都是处理好周边事务,保障核心利益,集中精力搞好国内发展。

如果中国深陷乌克兰的战事,哪怕只是提供军事援助,也必然会牵扯我们巨大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到那时候,美国就可以腾出手来,在我们的周边,比如台海方向或者南海,挑起更大的事端。我们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线作战、甚至多线作战的战略困境。



这正是美国梦寐以求的。它希望看到一个疲于奔命的中国,一个发展势头被打断的中国,一个无暇顾及自身长远目标的中国。战略定力,这四个字千钧重。在那个关键时刻,我们保持了这份定力,没有被一时的冲动左右,没有掉进这个最致命的消耗战陷阱。

那么,保持中立,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对老朋友见死不救呢?当然不是。

中国的智慧在于,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了俄罗斯最实际的支持。冲突爆发后,西方企业纷纷撤离俄罗斯,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我们的企业正好填补了上去。中俄贸易额逆势上扬,2023年就突破了24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更是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更重要的是,我们加大了用本币结算的力度。人民币和卢布的直接交易,绕开了美元的控制,这等于是在美国的金融霸权体系上,帮俄罗斯开了一扇窗,送去了宝贵的氧气。我们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既满足了自身的能源需求,也为俄罗斯经济输了血。



这种合作,是光明正大的商业行为,谁也挑不出毛病。我们既没有违反国际法,也没有给美国留下制裁的口实。我们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火上浇油”。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原则和利益,也尽到了一个战略协作伙伴的情分。

回过头来看这三年,世界风云变幻。乌克兰的战火还在继续,欧洲因为追随美国而陷入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也因为其自私自利的行为而裂痕丛生。而我们呢?我们成功地避开了那三个致命的陷阱,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维护了和平的国际形象,也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发展机遇。

有时候,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需要智慧和勇气。万幸,在那场历史性的考验面前,中国做出了最艰难也最正确的选择。这不仅是对我们自己的人民负责,也是对这个动荡的世界,尽了一份真正的大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