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防止免疫系统攻击机体的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发现。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免疫细胞通过'中枢免疫耐受'过程成熟,即在胸腺中清除识别自身组织的T细胞。然而,三位科学家揭示了免疫系统更为复杂的一面——他们识别出免疫系统的'安全卫士'调节性T细胞,阐明了外周免疫耐受的机制。目前,多项基于该发现的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玛丽·E·布伦科1961年出生,1991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医学、免疫学与系统生物学交叉方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1960年出生,在基础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间架起桥梁,致力于将免疫学发现转化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癌症的干预策略。坂口志文1951年出生,作为日本大阪大学免疫前沿研究中心教授,其开创性工作获得多个国际奖项。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指出,人体免疫系统每日需抵御成千上万种微生物入侵。三位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的'安全卫士'调节性T细胞,它能阻止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组织。他们进一步揭示控制这些细胞发育的'总开关'基因Foxp3,解释了人体免疫系统为何不会攻击自身的关键问题。
1995年,坂口志文通过实验发现新生小鼠胸腺被摘除后免疫系统失控,首次提出存在维持免疫秩序的'卫士'细胞。经过十余年研究,他证明表面带有CD4和CD25蛋白的T细胞是免疫抑制关键,并将其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尽管当时科学界普遍质疑,这一发现仍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同期,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在研究'scurfy'实验小鼠时,发现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导致T细胞失控增殖。2001年,他们成功定位突变基因Foxp3,并将其与人类IPEX综合征联系起来。2003年,坂口志文将两项发现关联,证明Foxp3基因主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完整阐明了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诺贝尔奖委员会声明指出,这些发现为癌症和自身免疫病治疗开辟新途径。例如:
目前,多项基于该机制的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据红星新闻报道,10月6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获奖者后,却无法联系上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实验室发言人透露,他正在美国爱达荷州偏远地区徒步旅行,享受'远离尘嚣'的生活。工作伙伴杰弗里·布鲁斯通表示多次尝试联系未果。
另一位获奖者玛丽·E·布伦科则因误认来电闹出笑话。她向美联社摄影师透露,看到瑞典号码时以为是'垃圾信息'而未接听。其丈夫表示:'当我告诉她获奖时,她说'别傻了'。'
诺贝尔委员会秘书长托马斯·珀尔曼在发布会上幽默请求:'如果有机会,请给我回电话。'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德沃雷特和约翰·马丁尼斯,表彰他们在超导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现象。这些发现为超导量子比特奠定基础,中国'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105个量子比特)即基于此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首个超导量子比特由日本科学家中村泰信和华人科学家蔡兆申于1999年合作完成。此次物理学奖授予后续工程化推进者,显示诺奖开始关注科学成果转化与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