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疼痛管理科标准化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需在2025年前完成疼痛管理科的设立或升级工作。这一政策将直接影响全国超过90%的医疗机构。
政策背景:疼痛诊疗需求激增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3亿人,其中65%的患者存在诊疗不规范问题。传统分散在骨科、神经科、麻醉科的疼痛诊疗模式,已难以满足患者对专业化、系统化治疗的需求。
某三甲医院疼痛科主任指出:'很多患者辗转多个科室仍无法有效缓解疼痛,疼痛管理科的设立将实现'一站式'诊疗服务。'
科室职能:全周期疼痛管理
新设立的疼痛管理科将承担三大核心职能:
- 急性疼痛干预:术后疼痛、创伤疼痛等急性期的快速控制
- 慢性疼痛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疼痛的综合治疗
- 癌痛管理: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镇痛方案
科室配置要求包括:独立诊疗区域、疼痛评估系统、微创介入治疗设备等专业化设施。
行业影响: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政策实施后预计将产生三方面积极影响:
- 提升诊疗效率:患者平均就诊时间可缩短40%
- 降低医疗成本:避免重复检查带来的费用增加
- 促进学科发展:培养专业化疼痛诊疗人才
某省卫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已启动首批50家医院的试点建设,计划年内完成人员培训与设备配置。'
患者受益:精准治疗时代来临
对于患者而言,新科室的设立意味着:
'以前要看三个科室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一个科室就能解决。'——北京患者张女士
专家提醒,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诊疼痛管理科:
- 持续一个月以上的不明原因疼痛
- 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
- 疼痛伴随情绪障碍或睡眠问题

未来展望:构建疼痛诊疗体系
根据规划,到2025年将形成三级疼痛诊疗网络: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疼痛筛查与基础治疗
- 二级医院:常见疼痛疾病规范治疗
- 三级医院:疑难疼痛病例多学科会诊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强调:'疼痛管理科的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持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