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网友梳理上海的180年国际化之路,才发现这次错失机会有多可惜

时间:2025-10-10 16:28:38 来源:清晖有墨 作者:清晖有墨

上海这座城市在我眼里,就是最独特的存在,它不只是曾经国际化最为浓厚的地方,更是联系我们内陆与世界的一道桥梁,我想也只能用中西合壁来形容了。

那么,上海的中西合璧特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他的国际化都市之路又经历了哪些阶段呢?关于这些,来自上海的教授们以及上海社科院的让我们看到了答案。

据周教授说,上海的国际化都市历史到现在已经有180年历史,在国内城市中首屈一指。



一切要从1843年说起,只用了十年时间,上海就取代了广州的贸易地位。



1853年后,上海又用了十年时间,取代了苏州地位,成为江南首府。



1895年,上海迎来第二波国际化机遇。



1914年,上海真正成为远东大都市。



1927年后,上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十年,惜被日本侵略野蛮中断。



在日本侵华前,上海已经借助国际化迎来了一个空前发展时代。



可以说,国际化为上海奠定了不一样的城市气质,与国内其他城市截然不同。



哪怕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上海的发展和气质都非常独特。



当然,从历史上来看,上海能成为中国首个国际化大都市,也是有着历史缘由的,离不开两个关键事件,也就是夏原吉让黄埔江得以入海,以及刘家港衰落,由此奠定了它无可取代的地位。



相对于同时期的中国其他城市而言,方便舒透的现代生活成为了上海最独特的发展标签,也就是说,他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普通人们享受舒适的生活。



这才有了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也让上海比起同期其他国内城市来,眼界开阔了很多,于是更有勇气接受国外的新技术,真正展现现代国际大城市面貌。



世事变迁40年后,到了1990年,上海开始进行第三次国际化。



之所以要进行第三次国际化,原因很简单,之前的工业化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



同时因为太过注重工业化,结果忽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从1990年到2020年,上海经过三十年的国际化发展,呈现了这样的面貌。



这样发展面貌的变化,连媒体都用上了浴火重生这样的形容词。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网友们看出了1843年开埠对上海的重要意义,主观上是对清政府的羞辱,但客观上是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至少市政建设水平长期在亚洲处于领先,现代化排水、路灯、自来水都是亚洲范围内第一个实现的。



由此也让上海成为中国当时第一个人口破百万的城市,原因很简单,当时上海的市政发展对其他地方是降维打击,于是吸引了无数人们来上海发展。



当然,上海更深刻的影响了江南地区的文化,相当长一段时间,苏州和杭州的发展彻底从属于上海。



海派文化也由此产生。



更是传播欧美文化的桥头堡,而这也是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体现。



上海甚至深刻的影响了国际历史,比如国际人道法的出台。



也因为前三次国际化的成功经验,所以上海方面才开始寻找第四次国际化的机会,这次他们将目光放在了虹桥。



当时这个规划在2021年已经批复下来了。



这是7000平方公里是这么来的,由一核两带组成的,最北到苏州,最南到浙江海宁,涉及面积预计达7000平方公里。





不得不说,这个手笔还是蛮大的,也符合上海几百年来对江南地区的影响,算是大哥带着小老弟们一起发展。

然而2022年春天所发生的事情,让这个规划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了,这三年时间还在影响着国外巨头们的选择,比如2023年的摩根斯坦利。



比如今年的贝莱德





很显然,上海自从22年后,已经失去了对国际巨头们的吸引力,而这对上海来说,是极为致命的,因为失去了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地位也就在慢慢褪色。

从上海前三次的国际化历程来看,正是因为国外的资本们带来了技术,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额外的发展动力。可以说,正是百年来的国际资本涌入,才让上海拥有了不一样的气质,以及发展路径。

于是他们现在离开了,上海的第四次国际化不能说破灭,但至少相当长一段时间也是大受影响,除非国外的资本信心能回到22年春天前。

可是上海究竟要过多久,才能回到22年春天之前的状态呢?或者说,上海要多久才能让国际资本们感受到这一点呢?

我想,这个答案只能上海自己去选择了,是一两年,还是三五年,抑或是十年八年呢?

这些我都不知道,但我还是将这些整理出来,算是一个自媒体写手对上海的一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