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是真不简单了啊!战争还没冒烟,供应链先闻到了火药味。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在24小时内连发四道出口管制令,目标直指稀土技术、稀土设备、超硬材料和锂电池关键材料。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引发国际市场高度关注,更被视为中国在关键战略物资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
从时间上看,四箭齐发,密度空前。中国过去并非没有采取过出口管制措施,但如此高密度、针对多种关键战略物资的同步行动,实属罕见。这种“集群式”出击,本身就释放出一种不同寻常的紧迫感和战略决心。
从类别看,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这三类资源在全球供应链中都具备同一个特征:高科技、军工、能源三领域的“关键节点资源”。稀土决定导弹与战机性能,超硬材料用于精密制造与国防装备,石墨与锂电池则是新能源与储能的命脉。也就是说,中国此次出手的方向——恰好对应西方工业体系的“脊梁”。
再看看时间点。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于10月上旬推动更严格的半导体与高科技设备对华出口限制,包括对在华台积电南京厂设备使用的许可证收紧,以及拟对华签证限制,以遏制中国获取尖端芯片制造技术。结果中国这边,反手掐了他们的供应链。
这不是巧合,而是典型的“战略对称反制”——你卡我技术,我控你原料,火药味十足。
那倒也不至于,眼下的反制,其实是“经济防御体系”的陆续启动,这是一种地缘战略层面的防御性准备。在当前全球局势下,军事战争未必会打响,但经济战、供应链战、科技战已经实质开打。
中国的反制逻辑是清晰的:当你不断封锁我高科技,当你用“去风险化”来掩盖“去中国化”,我就要让你明白,没有中国的资源,你连风险都“去不掉”。
这一点从四个出口管制品种的选择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稀土——掐住美国军工命脉;石墨——让欧洲新能源产业失血;超硬材料——卡住日本精密制造;锂电负极材料——让全球电池链断供风险飙升。
这套组合拳表面是“贸易管控”,实则是中国在为可能的经济脱钩、科技围堵提前筑防线。换句话说,这不是战时爆发,而是战前准备。TG向来是喜欢把容错率拉满的,哪怕开战的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那也得百分百地做好应对准备。
美国宣布制裁中国广州腾跃化工
过去几十年,制裁是西方的专利——美国用美元系统、出口管制清单、SWIFT支付网络随意封锁他国经济命脉。但现在,中国开始反向操作:不靠金融武器,而靠资源和产业链控制力进行反制。
这一转变是划时代的。
比如,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层层封锁,但生产芯片必须依赖高纯镓、锗和稀土磁材——这些都掌握在中国手中。欧盟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却发现全球70%的石墨、90%的稀土、80%的锂电负极材料,都来自中国。你越脱钩,中国就越有议价权。
这是大国博弈进入“制裁对称化时代”的标志:西方用规则制约中国,中国用资源反制世界。两者一加一减,结果显而易见——中国已经不再是“被动承受制裁的对象”,而是“具备主动态势塑造力”的国家。
中国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悄然进入了战时的节奏——但那场战争,不一定打在战场上,而是打在资源、供应链与话语权上。
2023年报道,美军将领:中美可能要在2025年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