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荷兰配合美国打压中企,反陷中国稀土管制反制圈套

时间:2025-10-16 13:33:49 来源:近史谈 作者:近史谈

9月底,国际科技产业领域风云突变,美国与荷兰一前一后,对中企展开一系列动作。美国率先挥出芯片限制大锤,荷兰紧随其后,强行接管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二者配合默契,仿佛提前排练。

荷兰或许认为这只是配合盟友的常规操作,却未曾料到,这一步直接踏入中国早已布好的“稀土反击”局中。此次,荷兰被推上“前线”,极有可能最先品尝到反噬的苦果。



荷兰出手,中资企业成“靶子”

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行动,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这家在荷兰本土运营的企业,控股方实为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荷兰此举极为突然,不仅限制资产流动与业务调整,还迅速组建由外籍高管主导的“危机委员会”接手公司事务,几乎不给中资任何反应时间,动作之利落,似早有预谋。

就在前一天,美国出台新的出口管制政策,明确对中资控股比例高的境外公司实施更严格的芯片出口限制。安世半导体恰好符合这一标准,从时间节点到出手对象,二者关联不言而喻。表面上看是荷兰自主决定,但背后显然有更大推力在运作。

近日,荷兰方面强调一切出于“国家利益”,否认与美国政策有关联。但从行动节奏和目标来看,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偶然”。更关键的是,安世半导体主要服务于欧洲汽车产业和消费电子,提供民用芯片,并不涉及军工或安全敏感领域。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介入,更像是政治上的“表态”,而非商业合理决策。

这一操作,无疑给国际资本对荷兰的信任打上问号。若一个国家可随意以安全为由接管外资企业,未来还有多少企业敢将核心资产置于该国?全球化合作环境一旦被政治化,受损的不仅是被针对方,做出决定的一方也难逃其害。



中国稀土管控,打在了要害上

荷兰刚一动手,中国便迅速回应。10月9日,中国正式宣布将部分稀土原材料纳入出口管制范围。虽未点名具体国家或公司,但从管控内容看,针对性明显。

被列入管控的稀土,是制造高端芯片、光刻设备等技术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稀土在现代科技行业的重要性不亚于石油,制造高精度设备时,众多关键部件都离不开它。而中国长期以来是全球最主要的稀土供应国,不仅储量丰富,加工能力也远超其他国家。



此次,中国并非简单“禁止”某些国家进口,而是通过审批制度控制出口流程。这种方式更为灵活且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力度,另一方面也给予企业和行业一定缓冲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管控精准打击关键点,无论是美国还是荷兰,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都离不开这些原材料。

尤其是荷兰的光刻机产业,对稀土的依赖程度极高。一旦原材料供应链出现问题,整个生产节奏都将被打乱。此次,中国在关键时刻亮出底牌,让对手明白,想通过技术封锁压制中国发展,并非畅通无阻。



荷兰误判形势,自身也被牵连

从表面看,荷兰似乎主动出招,抢占“战略制高点”。但实际上,这一步可能给它带来不小麻烦。国际企业选择投资地时,最看重政策稳定和法律环境。若一个国家因政治原因突然接管外资企业,对投资者而言是巨大不确定性。在欧洲这样讲求规则和市场开放的地区,这种操作无疑是一次“负面示范”。

荷兰本身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也并非旁观者。像光刻机巨头ASML,在全球芯片产业中拥有极高话语权,但其生产同样离不开中国提供的原材料和市场。



若中国进一步扩大稀土管控范围,涉及更多基础稀土元素,整个设备制造链条都可能被波及。荷兰原本是中欧合作重要一环,双方在多个领域有深入互动。但此次事件后,信任裂痕已然出现。即便短期内能维持基本交流,长期来看,这种不确定性也会逐步影响各方面合作氛围。



芯片博弈背后的博弈,是规则与反规则的对撞

从此次事件不难看出,所谓“技术封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以规则之名行遏制之实。美国一直以来通过各种出口管制、技术限制、投资审查等手段,构建起针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外部框架。荷兰此次行为,明显是这一框架的一环。

但在全球化高度交织的今天,这种策略很难一边倒地起作用。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重要一环,是拥有资源、市场和技术潜力的综合体。想通过技术断供封锁中国科技发展,必然引发反击。而这种反击,是通过现实手段调整利益格局。



中国的稀土管控,正是“规则之下的反规则”。美国可用规则限制技术出口,中国也可在规则框架内限制资源出口。对那些跟随美国节奏出招的国家而言,这种新格局意味着要重新思考自身位置。是否真有能力独立承担代价?是否愿意为某种政治立场,牺牲自身产业安全和市场利益?这些问题,可能在荷兰之后,还会摆在更多国家面前。



只有更深的博弈

从表面看,这场围绕芯片与稀土的对抗,是企业层面的冲突。但从本质上说,它已演变成国家间博弈的缩影。美国主导技术封锁,荷兰跃跃欲试配合出手,而中国并未被动防守,而是用资源杠杆打出有力反击。

这不是简单的“你出招我反制”,而是一次深层次的博弈升级。谁掌握技术标准,谁控制产业资源,谁就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动。



这一切,不再仅靠言语解决,而是取决于谁的底牌更厚,谁的耐力更强。荷兰或许没想到,此次“配合”美国的一步棋,竟成了打开中国反制大门的钥匙。博弈仍在继续,棋盘已摆开,接下来,谁先撑不住,就得为自己的选择埋单。

参考信息:
明抢了?荷兰政府接管中资芯片制造商,中企强烈抗议——观察者网2025-10-13 11:41
“强制”接管中资芯片企业,荷兰急辩:不是美国让干的,纯属巧合——观察者网2025-10-14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