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宣布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表现出极大惊讶,并迅速召集内阁成员召开紧急会议,试图厘清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
据华盛顿政治圈人士透露,特朗普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公开表示对中国此举事先完全未收到通知,感到十分意外。他随即召集包括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内的三位主要内阁成员进行闭门磋商。在会议中,特朗普严肃斥责卢特尼克,称其团队可能做出了愚蠢的决策,导致中美贸易关系陷入新的困境。
事件背景可追溯至美国商务部9月底在《出口管理条例》(EAR)中引入的“50%规则”。该规则意味着中国将有多达数倍的实体被添加到出口管制清单中,直接打破了此前中美四轮贸易谈判中达成的默契。尤其是在最近一次马德里谈判中,双方曾明确承诺不再升级和加码相关制裁或关税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举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反应强度。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采取强硬姿态的背景正是美国9月底强化“实体列表”的50%规则,该政策可能影响中国数千家企业。这一决策基于特朗普政府“中国不会强烈反击”的错误判断,导致美国在稀土问题上遭遇严重误判。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闭门会议上,特朗普安排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联络中方,试图通过电话沟通缓解紧张局势。然而,中方推迟了会谈,表明对美方行为的不满。
会议结束后,特朗普当着副总统万斯(J.D. Vance)和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的面,再次强调卢特尼克不应再试图控制决策,显示出对商务部行动的强烈不满。
图为2024年10月27日,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特朗普集会上造势。卢特尼克196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长岛一个犹太家庭,在“911”袭击事件中幸存,但其兄弟在内的658名员工不幸丧生。自2019年起,他多次为特朗普举办筹款活动,逐渐赢得信任。(Reuters)
有分析认为,卢特尼克或许感到委屈,因为商务部的行动是既定政策,类似于10月14日起美国开始征收中国船只“港口费”的措施。他可能习惯性忽视“中国感受”,结果被中方强硬反制。
华盛顿方面清楚,经过四轮贸易谈判,中美经贸关系已从突发性接触转向阶段性稳定管理。在伦敦会谈中,中方曾同意落实稀土(临时)出口安排,而美方选择不触碰自身出口管制议题。稀土作为战略资源,能从短期摩擦中剥离,表明双方在部分关键领域愿意维持技术性稳定。
此次事件可能使中美前四轮贸易谈判成果化为乌有,也严重影响了特朗普政府今年的政策成果。除了中国厌烦美国的出尔反尔,特朗普政府内部部门与部长之间的相互掣肘,也成为政策一致性的最大漏洞。
财政部长贝森特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公开不和早已不是秘密。两人甚至当着日本谈判代表激烈争论,被认为是在争夺功劳以讨好特朗普。
可以看到,最近几日包括美国总统、副总统、财政部长和贸易代表都在试图降温此次事件,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显得相当安静,未对外发表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