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灵活就业”只是小众选择?看看我们身边:穿梭在城市街头的外卖骑手、奔波于楼宇间的快递员、接单不断的网约车司机,还有伏案创作的自由撰稿人……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亿人通过灵活就业撑起生计,他们构成了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却在社保领域面临系统性困境。
普通企业职工的社保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而灵活就业者需独自承担养老、医疗等全部费用,每月动辄一两千元。更严峻的是,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保障项目对他们完全“关闭”,风险抵御能力大幅削弱。
灵活就业者缴纳的社保费用中,仅有40%进入个人账户,剩余60%纳入统筹基金。这种“交多未必领多”的模式,让许多人对长期缴费产生疑虑:“现在肉疼,未来心凉”成为普遍心态。
当前退休需累计缴费满15年,而2030年后将提高至20年。对于收入波动大、工作连续性差的灵活就业者而言,这无疑加剧了养老焦虑,部分人甚至因此放弃参保。
民众最强烈的诉求是建立透明化个人账户:缴纳金额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缴费总额领取养老金。这种“交多少、领多少”的模式,既能消除资金流向疑虑,也能激发参保积极性。
当前退保政策导致60%已缴费用“蒸发”,加剧了参保犹豫。改革派主张:允许灵活就业者全额退保,将资金支配权交还个人。“退保自由不是破坏制度,而是为普通人留一条退路”成为广泛共识。
他们没有“铁饭碗”的稳定,没有“五险一金”的保障,却用双手托起了平台经济的繁荣,用汗水支撑起千万家庭的生计。他们不是社会的边缘人,而是数字时代最活跃的劳动者;不是“临时工”,而是新经济形态的主力军。
社保制度亟需与时俱进:
这不仅是为2亿灵活就业者争取权益,更是为每个可能面临职业转型的普通人构筑安全感。毕竟,在快速变迁的就业市场中,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是“稳定的一方”。
你身边是否有人因社保费用过高而放弃参保?如果缴费100%进入个人账户,你是否会更积极参保?如果允许自由退保,你的顾虑是否会减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每一份真实反馈都可能成为推动改革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