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旭强 摄
“今年1—8月,成都市集成电路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营收704.4亿元,同比增长55.1%,增速位列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首位。”10月30日下午,在成都“进解优促”面对面——集成电路专场活动现场,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以一组亮眼数据,向与会企业家们展示了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此次活动汇聚了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科技局等20余个市级部门及区(市)县代表,56家集成电路企业、高校及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产业升级路径。
<集成电路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已成为各产业强市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成都此次举办专场活动,旨在通过政企协同,打通产业发展的关键堵点,为冲刺千亿营收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刘任远表示,近年来,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测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预计今年规上企业总营收将突破千亿元大关,标志着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1年,我们作为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计划’首批揭榜挂帅企业,从上海迁至成都,获得政府近1亿元补贴与投资支持。”成都复锦功率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帅坦言,尽管行业面临挑战,但在成都的政策护航下,公司已顺利完成前期研发积累,下一步将全力拓展市场订单。
作为长三角“基因”企业代表,张帅指出,成都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端优势显著,但制造环节与长三角等先发地区仍存差距。这一观点得到现场多位从业者共鸣。
随着华虹等龙头企业落户成都,本地企业信心倍增。多位企业家表示,随着制造短板逐步补齐,成都已构建起全产业链能力,有望在全国区域竞争中实现更大突破。
“生态是长期发展的基石,也是最高效的路径。”刘任远强调,成都正同步完善政策与服务生态,打通企业、资本、中试平台及应用场景的关键环节,为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支撑。
活动现场,针对企业提出的融资、场景开放等共性问题,各部门现场回应:
活动尾声,刘任远组织建立百余人微信工作群,将“面对面”沟通延伸至线上,要求企业诉求“群内提、及时办”,进一步畅通政企互动渠道。
为强化产业服务支撑,成都正构建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
成都芯火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研发部部长张昕建议,面对市场竞争加剧,成都需升级现有普惠政策。对此,成都市经信局回应称,计划于2026年推出新版政策,补贴比例与上限将显著提升。
刘任远表示,成都将积极借鉴深圳、上海、苏州等地的优秀政策,在无先例领域勇于先行先试,力争让本地企业享受全国最优产业支持。
为确保诉求高效响应,成都要求主管部门“现场能办的立即办,需协调的限时办”。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一周将集中处理企业诉求,逐一给出解决方案。”
“一周限时结办”是成都服务效能的缩影。据悉,成都正实施“1+7+365”服务机制: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从单场活动到全年服务,成都正探索一条特色产业服务路径,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