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零跑月销首破7万领跑新势力,理想销量下滑转战纯电市场

时间:2025-11-07 21:07:42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随着主流车企10月份销售和交付数据的陆续公布,车市在“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以及“以旧换新”政策即将收尾的双重刺激下,整体销量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个别车型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部分品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另一些则遭遇了增长瓶颈。

零跑首破7万大关,领跑新势力阵营

零跑汽车在10月份的表现尤为亮眼,凭借约7.02万台的交付量,不仅实现了同比84%的显著增长,更是一举突破了7万辆的月销大关,连续8个月领跑新势力阵营。与此同时,小鹏、蔚来、小米三家则稳定在4万辆规模,其中小鹏、蔚来两家分别同比增长76%、92.6%。蔚来月销量首次突破4万,小鹏汽车则连续两个月突破4万,均创下历史新高。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步伐同样稳健。比亚迪10月销量超44万辆,1月至10月累计销售更是突破370万大关;鸿蒙智行10月销量约6.8万,截至目前累计交付已破百万台;深蓝、极狐的规模分别约为3.6万台、2.3万,分别环比增长9.4%、4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理想销量下滑,转战纯电市场寻求突破

然而,并非所有品牌都能在这场竞争中顺风顺水。理想汽车就遭遇了销量下滑的困境,10月交付量仅有约3.17万辆,同比下滑接近40%。受产能影响,其i6订单超7万待交付,显示出市场需求的旺盛与产能不足的矛盾。面对增程车市场从“蓝海”变“红海”的现状,以及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取消增程车免费绿牌的政策退坡,理想汽车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零跑成功秘诀:规模叠加效率,全域自研降低成本

对于零跑的优异表现,业内观点认为,规模叠加效率是其成功的秘诀。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对界面新闻表示,零跑业绩的飙升离不开C11、C10两款走量车型的贡献。在15万元至20万元价格段,其交付量占到七成。更高的交付量意味着零跑能够用规模化摊薄成本,其中全域800V、CTC2.0等技术的一次性投入后,多个车型共同使用,使得公司研发费用率从约13%降到约7%。

零跑靠着全域自研,成功打穿了成本结构,令造车成本明显低于同行。据公开资料显示,零跑电池、电驱、智驾、座舱等65%以上核心部件均自己制造,单车BOM成本能够做到比同行低8%至12%,留出了可观的利润空间。此外,零跑的出海策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今年8月,其德国纯电市场单月销量就超过了比亚迪。同时,Stellantis在欧洲超过2000家展厅供给零跑使用,大幅削减了渠道成本。

然而,卢克林也指出,零跑若要维持高增长,则不能困于性价比。目前品牌在20万元以上市场几乎空白,而且软件自研能力有待提升。在高阶智驾采用外部方案时,毛利率可能存在“天花板”。

理想纯电转型:升级基本盘,打造爆款车型

相比之下,理想的表现则令人担忧。从最新数据看,相比于小鹏、零跑等竞争对手,其落后态势较为明显。增程车市场已经从“蓝海”变成“红海”,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增程车增速达到181%,而到了今年7月,其销量则同比下滑11.4%,市场拐点明确来临。同时,随着5C超充的普及,“续航焦虑”也不再是市场痛点。

另外,理想L系列更新换代较为缓慢,或许也是拖累销量的原因之一。与竞品相比,问界M7、M9用鸿蒙座舱和高阶智驾打出差异化,零跑C系列则被一些用户称为“半价理想”,瞄准价格敏感用户。而理想此前“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卖点,如今早已普及。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界面新闻表示,尽管销量有所下滑,但是理想的基础还是比较稳固。首先是现金充足,若按照现在的节奏,差不多每季度研发投入35亿元,那么强度足够覆盖800V平台、空气悬架、智驾芯片等方面。其次,理想单车毛利率仍然较高,有一定的“造血”能力。另外在产能方面,随着常州一期、二期基地投产,后面只需要增加人员和班次,提升产量即可。

钟师认为,在这些基础上,理想需要把增程车的基本盘升级成“无焦虑”纯电动车,在纯电领域打造出爆款,并把品牌重新锚定在家庭用户最敏感的价格带。若升级成功,则理想将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目前理想也的确在纯电方面努力。据悉2026款L系列车型将搭载80kWh电池、5C超充,并配备50L油箱。其纯电的续航能够达到280公里至300公里,12分钟补能400公里,几乎和纯电车型达到同一水准,油箱则降级成“充电宝”的角色。同时,理想用i6这款车来填补25万级“家庭纯电大五座”赛道。观察市场可以看到,30万以上的纯电五座有特斯拉Model Y、蔚来ES6、问界M7众多选手,而20万至25万区间这个最吃香的纯电SUV市场,却缺乏真正的大五座车型。理想i6入门价锁定在24.98万元,比Model Y长续航版便宜4万元,比小鹏G9便宜3万元。将高配车型引入次一级的低价档位,可以为理想开辟新的增长窗口。

多品牌协同成趋势,技术共享与品牌差异化成关键

观察10月市场数据,也可以看到多品牌协同的重要性。以蔚来为例,其子品牌乐道交付约1.73万辆,环比增长24.9%,首次超越主品牌。其中乐道L90上市三个月,累计交付约3.33万辆,其入门品牌萤火虫销量环比增长16.3%。比亚迪也不遑多让,旗下方程豹销售约3.1万辆,同比暴涨超过400%,环比增长28.7%。

技术共享与品牌差异化,已经变成关键竞争要素。例如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DM-i混动在多品牌间复用,降低了研发成本。而蔚来旗下不同的子品牌也能共享换电网络,提升用户粘性。

从差异化角度看,乐道、萤火虫避免与主品牌直接竞争,通过设计语言、用户运营,强化细分标签。比如“家庭用户俱乐部”就是为乐道单独打造的社区组织,为用户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增进品牌认同感。

此前有观点认为多品牌会导致资源分散,还会使品牌定位模糊,在消费者认知中产生冲突,如今这种声音已经淡化。钟师认为,多品牌战略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趋势,头部品牌的产品细分,可以高、中、低三个市场通吃,是提升销量的武器,而技术协同则是规模化摊薄成本的武器。在这种双轮驱动下,品牌未来的增长领域会更广阔。单一品牌必须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才能守住护城河,然而这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市场中并不容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