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突袭!直线拉升!高盛最新报告揭示: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商已启动“产能先行”策略,全球产能布局全面加速
近日,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头部人形机器人供应商正采取“产能先行”的激进扩张策略,不仅在中国本土加速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同时积极推进海外产能规划,为全球市场提供充足供应保障。这一战略调整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突破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新周期。
产能扩张三维度解析
据高盛分析师团队调研,中国机器人企业正从三个维度推进产能建设:1)国内核心产区形成集群效应,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建成多座智能工厂,单厂年产能突破5万台;2)东南亚市场布局加速,越南、马来西亚生产基地进入设备调试阶段;3)欧美市场采取本地化生产策略,德国、美国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
技术储备支撑产能跃迁
产能扩张背后是持续的技术突破。高盛报告特别指出,中国供应商在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算法、环境感知系统等关键领域已取得专利优势,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0%,这为大规模量产提供了成本可控的技术保障。某头部企业透露,其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单位生产成本较三年前下降65%,而综合性能提升300%。
全球市场需求驱动战略转型
市场数据印证了产能扩张的必要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美元,其中人形机器人占比超40%。中国供应商凭借产能优势,已获得欧美日韩等发达市场批量订单,某企业海外订单占比从2023年的12%跃升至2024年的38%。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高盛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产能先行策略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预计到2027年,中国将贡献全球60%以上的人形机器人产能,形成“技术输出+产能保障”的双重竞争优势。随着特斯拉Optimus、Figure AI等国际巨头加速布局,这场产能竞赛正推动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爆发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