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务与豪华形象深入人心的奔驰,长久以来都是稳重与理性的代名词。其标志性的三叉戟银色车标,承载着德国制造的精密与秩序。然而,在2025年初冬的北京,这份克制被一抹鲜艳的红色打破——从车主APP到品牌社交平台,再到贯穿活动的主视觉,奔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烈姿态,向中国市场传递出变革的信号。
这场变革的起点,是奔驰在北京举办的纯电CLA发布会。活动选址于先锋潮流地标朗园Station,现场不仅展示了与麦当劳、英雄联盟电竞的联名车型,更邀请国家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亮相,营造出年轻化的氛围。更引人注目的是,奔驰在活动伊始便公布了产品售价,这一打破行业惯例的举动,凸显了品牌主动贴近新消费群体的决心。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图片来源:奔驰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纯电CLA是奔驰电动化战略的新起点,它不仅展示了品牌在智能化与制造领域的实力,更成为连接产品、技术、服务与营销的支点,助力品牌拥抱新时代与新客群。
纯电CLA的上市,标志着奔驰在产品策略上的深层次调整。品牌重新梳理了新能源车型命名体系,并大胆启用中国本土研发团队与智能科技企业。通过“让我们重新认识一次”的口号,奔驰试图打破消费者对传统豪华品牌的固有认知。
尽管纯电CLA定位入门级,最高售价未超30万元,但其智能化水平堪称奔驰之最。车辆搭载自研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从静态机械产品到可持续升级智能终端的转变,支持功能迭代与体验优化。在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领域,奔驰接入国内头部科技公司技术,精准贴合中国用户对语音交互、导航与驾驶辅助的需求。
张焱强调,奔驰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并非简单“拿来主义”,而是坚持“奔驰标准”的高安全要求。例如,纯电CLA采用Momenta自动驾驶技术,但要求融入品牌对车辆的理解与驾驶习惯,落实“人机共驾”理念。“辅助驾驶需长期学习用户习惯,但我们更关注其对危险时刻的规避能力,这体现了奔驰的安全标准。”
在辅助驾驶系统推广策略上,奔驰选择“测一城,开一城”的谨慎路线,首站落地上海与苏州,后续逐步拓展。张焱解释,这一策略源于对城市交通差异的考量,“我们希望用户在享受辅助驾驶便利的同时,避免因规则差异导致事故或违章。”
安全始终是奔驰开发产品的核心标准。在行业新车开发周期压缩的背景下,奔驰主动延长测试周期,宁可牺牲上市速度,也要确保安全冗余。纯电CLA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已完成150次实车碰撞测试,并针对本土车型额外进行30次补充验证。在耐久测试中,车辆累积行驶近500万公里,其中超100万公里在中国道路完成。
电池安全领域,奔驰的标准远超国家新规。新国标要求碰撞后5秒内高压断电、5分钟内不起火,而纯电CLA能在毫秒级完成断电,即使单个电芯热失控,也能在24小时内保持电池包稳定。一个细节足以体现奔驰对安全的极致追求:车门把手研发测试投入达2500万元,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确保碰撞后高压电池毫秒级断电,门把手自动弹出,车门可从车外打开。

图片来源:奔驰
然而,电动化与智能化进程正在解构传统豪华品牌的历史影响力。里斯咨询的研究报告指出,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造车新势力等新能源专家品牌,而非单纯依赖品牌光环。当LOGO无法轻易打动用户时,奔驰需通过产品竞争力与市场策略的双重调整,重新赢得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信任。
为筹备纯电CLA上市,奔驰为一线经销商超1700名员工提供专门培训,并打破职级限制,让管理层参与实测。品牌希望经销商不仅了解产品卖点,更能通过真实道路体验传递核心优势。此外,奔驰首次引入限时全国统一上市专享价,减轻销售压力,避免经销商陷入低价竞争,同时优化渠道质量与运营效率。
张焱表示,网络优化的核心并非缩减网点,而是提升经销商盈利能力与服务质量。从纯电CLA开始,奔驰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七款专属车型,覆盖不同细分市场与动力形式。CLA的市场表现将成为检验奔驰电动化战略的首个风向标,其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后续车型推广节奏,更将决定品牌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