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汽车行业迎来两大重磅消息:由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启境”,以及东风汽车与华为携手推出的全新品牌“奕境”正式发布。这一举措标志着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进入全新阶段,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据悉,启境品牌将于明年年中推出两款新车,涵盖一款SUV与一款轿车;而奕境品牌的首款车型计划在明年的北京车展上亮相,并保持每年至少一款新车的上市节奏。两大品牌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市场选择,更展现了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深度布局。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官微
在业内人士看来,启境与奕境的发布,标志着华为与车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升级。与传统的HI模式相比,在“境”系列品牌中,车企仍主导品牌与销售节奏,但华为从产品工程阶段便深度介入,在底层定义、节奏规划、生态接入、销售服务等层面参与度更高。这种合作模式的“含华量”接近鸿蒙智行的“五界”,但品牌名称与销售渠道存在差异。
启境品牌CEO刘嘉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启境在智能化、生态和品牌协同等方面深度融合广汽集团与华为的优势,并借鉴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经验,构建贯穿产品定义、营销及生态服务的全新流程。”
据接近启境的消息人士介绍,华为的IPD和IPMS体系已全面引入广汽合作中。“这已不是简单的‘技术支持’,而是从思维模式到工作流程的全面融合。举例来说,别人合作是‘搭伙做饭’,而华为和广汽在启境上的合作更像‘一起研究新菜’。”
据了解,广汽与华为于2024年底签署深化合作协议,2025年1月双方团队实现联合办公。刘嘉铭透露,华为的产品、营销等各领域团队已驻场与广汽团队同步办公,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开发及营销全链条。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也表示,奕境是华为与东风汽车“一个团队、百亿投入、三年深耕”的战略成果。“双方首度开创全新合作模式,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办公,瞄准高品质家庭用车市场。”
在这样的模式之下,产品研发明显提速。记者了解到,启境的首款产品在今年9月完成夏测,10月完成设计定型,11月完成了CMF评审。刘嘉铭称:“这款产品的特点是‘年轻’与‘科技’。‘年轻’绝非仅停留在外观设计层面,而是通过华为的大数据去挖掘用户需求。”
对于启境首款车型的科技化配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启境的第一款车把智能化拉满了,搭载了L3级智能驾驶架构。”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启境首款车为中大型豪华轿车(代号F03),将提供纯电、增程双动力形式,预计于明年6月正式上市交付。而启境的第二款车为中大型SUV(代号F05),同样搭载了L3级智能驾驶架构,计划在明年推出。
汪俊君则表示,奕境将聚焦目标市场,构建覆盖多级别、多车型的丰富产品矩阵,并搭载华为最新一代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技术成果,以及乾崑车控、车载光、车云等全栈智能解决方案。
除广汽与东风外,目前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已达十余家。据靳玉志透露,截至2025年10月底,华为乾崑已和14家车企达成合作。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已覆盖鸿蒙智行、阿维塔、深蓝、东风岚图、东风猛士等品牌,目前已有33款量产车型上市,涵盖纯电、增程、混动、燃油等多种形式,实现从15万元到百万级的全价位覆盖。
“2025年1至9月,我国具备城区领航辅助功能的新车销量已达162.8万辆。其中,华为乾崑智驾解决方案以45.2万辆的成绩占据27.8%的市场份额;在指导价35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市场,这一数据更高,达到53%。”靳玉志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华为乾崑生态大会还释放了ADS Pro的最新信息。“ADS Pro搭载首款量产舱内激光视觉Limera传感器,可以实现城区领航辅助功能。伴随着此次ADS Pro的升级,华为乾崑正式将具备城区NCA功能的高阶智驾下沉到15万级车型上,明年预计将有20多款车搭载。”靳玉志表示,“华为乾崑还正在北上广深、合肥、武汉、重庆等7个城市进行高速L3的路测工作,为高速L3的正式商用做最后准备。”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官微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或有更多的车企搭载华为乾崑或华为的其他技术。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告诉记者:“很多车企会发现,如果不去利用华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做起来会比较难。”
然而,参与方越多,技术方案与营销卖点就越容易被稀释,产品矩阵也可能逐渐重叠。如何在同一套“华为底座”上,讲出截然不同的品牌故事,做出真正差异化的车型,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
对此,东风汽车相关人士认为,车企可以将华为视为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类似的汽车智能化供应商,产品差异化可以通过产品外观设计、个性化功能等进行区隔。广汽方面的人士则认为,年轻化是启境当前与其他“含华”品牌形成差异的关键。
不过,也有供应商认为,消费者对智能化系统与硬件供应的感知不同。“软件供应商能够在车机屏幕、语音系统等方面直接链接消费者,但是消费者对车辆用的是哪款螺丝并没有强烈的感知。因此,车企在选用同一智能化供应商的底层逻辑下,仍需要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化服务。”该供应商说。
纪雪洪则认为,华为与车企合作打造的车型,在市场中存在竞争是正常的。“对华为来讲,与越来越多的车企合作,能够覆盖越来越多的车型和市场。这对其技术研发、体系能力,乃至收益,都是有益的。”纪雪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