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淘宝闪购团购震撼上线:两月内从决策到落地

时间:2025-09-23 13:07:14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阿里的到店业务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正式拓展至交易环节,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与选择。

9月20日,一个充满活力的周六早晨8点,淘宝闪购的团购业务携手支付宝与高德,在上海、深圳、嘉兴这三个风格迥异的城市率先开启试点。此次试点涵盖了茶饮、甜品、正餐、自助餐以及城市特色小吃等多个热门餐饮品类,吸引了多家全国连锁餐饮品牌的积极参与。

此前,9月10日“高德扫街榜”的推出已引起行业广泛关注,被视为阿里打响今年“到店第一枪”,旨在重构到店市场的评价信用体系。而此次到店团购的上线,更是因形成了完整的交易闭环,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热烈讨论。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尽管外界普遍认为阿里的到店业务动作是“蓄谋已久、直指美团腹地的战略性行动”,但阿里内部更倾向于将其视为基于市场需求的自然发展。

从团购首批上线的情况来看,淘宝闪购并未急于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开业务,而是选择先在三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商业和产品验证。

上海,作为超一线城市,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充沛的供需资源,同时也是饿了么的长期优势市场,具有极高的标杆性意义。深圳,餐饮供给丰富多样,消费者结构多元,是今年闪购战役中从劣势打向翻盘的重点新市场。而嘉兴,作为沪杭之间的卫星城市,本地消费特征明显,同样具有代表性。

这三座城市均具有较强的流动人口特征,尤其在旅游旺季,存在大量的异地、到店消费场景和需求。在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这三个城市将为淘宝闪购提供充足的用户观察样本,助力业务更好地发展。

通过试点,闪购可以深入验证新业务的数据和策略,包括B端(商家)和C端(用户)的供给准备、消费者心智认知、线上页面和核销验证的体验等,从而更准确地决定业务下一步的走向。

界面新闻也注意到,试点初期的主推商品主要为饮品、小吃甜点及多人套餐,重点补贴品类则指向中西快餐和正餐。上线品牌包括楼下酸奶、煲珠公奶茶、桂满陇、新旺茶餐厅、青花椒花椒鱼等知名茶饮及餐饮品牌。

产品策略明确,以高频低客单商品拉动初始用户,再以高客单品类提升整体交易额,实现业务的稳健增长。

从决策到上线,仅不到两个月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淘宝闪购的团购业务从决策到上线,竟然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无疑展现了阿里高效的决策与执行能力。

“随着闪购上线后订单峰值不断攀上新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商家在后台留言反馈,希望增加堂食团购产品。”一名淘宝闪购平台相关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用户的反馈主要源于发现外卖价格比到店优惠很多,因此希望平台能推出到店特价套餐。而商家则多数已在其他平台开展团购业务,拥有现成套餐产品,期待通过新渠道获取更多增量。

回顾外卖大战时期,美团为了守住市场地位,1.5亿订单里“0元购+自提”策略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淘宝闪购虽未打“0元自提”牌,但不少擅长薅外卖红包羊毛的用户,在门店下单后主动和商家骑手反馈表示可以自提,展现了用户对优惠的敏锐捕捉。

到店团购是项高度依赖地面能力的业务。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落地,此前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做到这个速度。这背后,淘宝闪购做到了店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复用了已有的基础能力。

界面新闻了解到,如到店的线下BD和商家服务团队,目前都是和淘宝闪购到家业务共用一套人马,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呼吁开通团购的需求太突出了,我们觉得要和几方团队一起看一下,提供更顺畅的产品解决方案。”上述闪购内部人士表示。

基于用户需求和商家需求的满足,是淘宝闪购启动到店业务的最初考量。而在今夏的这场战役中,闪购已经快速弥合上与对手在供给规模上的差距。因此,不管从商家品牌的意愿、能力储备,还是从消费者需求来说,启动新业务都已时机成熟。

多平台入口,协同灌流量

回到这次到店团购的商品APP入口,一共有三个:淘宝、高德、支付宝。它们分别在闪购频道、高德商家详情页以及支付宝卡包神券频道提供入口,另外还包括“支付宝碰一下”线下入口,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买途径。

从集团层面看,最强的几个产品都参与了协同,来给到店商家和商品灌流量。高德DAU达1.7亿,日活用户仅次于淘宝;支付宝月活跃用户高达10.4亿;淘宝更是因外卖大战,DAU一路暴涨。这些强大的平台资源为淘宝闪购的到店团购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产品层面,这次到店团购并没有追求“大一统”的集中入口,而是不同的平台基于各自用户场景承担着差异化的实际角色。例如,高德强于出行和目的地搜索,适合推荐“远近不论但求好吃”的店铺;支付宝长于支付核销与券务管理,连接了大量餐饮品牌自有小程序;淘宝则擅长覆盖日销、家庭周末餐等计划性消费。

高效协同,快速迭代

在组织层面上,界面新闻也独家了解到,这次业务并未自上而下组建一个到店部门。项目组从淘宝闪购、支付宝、高德等各个业务线抽调了一些相关人员,以协同方式共建推进。项目组就设在杭州西溪的阿里总部,可以高效实现跨业务甚至跨公司作战。

“尽管时间紧张,但内部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协同效率’。”一位接近项目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当下的项目需求对接以“天”为单位在进行迭代。由于封闭式研发的物理零距离,关于产品的讨论和分歧都能当面快速落地、解决,展现了阿里高效的组织协同能力。

到店业务,长期拉锯战

2025年的夏天,外卖大战的激烈程度超出了外界的想象。这场由京东率先发起的进攻,美团守擂、阿里参战的赛道,最终演变成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补贴战之一。千亿级的资金砸下,整个市场容量迅速飙升。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高峰期,最高日单量规模从1亿涨至超过2亿单,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十年来未有的实质性松动。

订单量上,淘宝闪购如今已追平甚至部分反超美团,而美团的优势在于对UE(单位经济效益)保持领先。随着夏季结束、茶饮需求减少,外卖战火预计逐渐降温,各方预计将进入长期拉锯的新阶段。

在本地消费场景上,到店业务顺势接棒,探索新增长点。这对淘宝闪购来说属于顺理成章,但对美团来说,则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大约在一个月前,美团就已经知道阿里要做到店的消息。这个行业里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9月16日,美团全网官宣肖战成为美团团购业务新代言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被视为对淘宝闪购到店团购的“防御式”卡位。这显示了美团对团购业务的重视以及守垒的决心。

“顶流代言人很贵,品牌一般只舍得都用在打新业务上。在团购这块心智已经高度成熟的业务,美团花如此大手笔,足见其对团购这块阵地的重视。”行业观察人士指出。

相形之下,忙着上线淘宝闪购的商家们心态则更为“佛系”。“流量在那、产品在那,不上白不上。只要有增量、对我们商家来说多少都是赚的嘛。”参与首批上线的一名深圳商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一位到店团购项目组人士也对界面新闻表达了类似观点:“如今做到店,不是为了打败谁、赢了谁。内部也没有任何份额相关的目标。当下还是把关注的目标放在用户和商家身上,就响应需求、解决问题、提升体验。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时至今日,外卖大战的激烈战况说明,消费者切换端的成本没有想象的高,商家也一样。竞争力还是在于商品供给以及履约服务体验。

界面新闻了解到,未来团购业务的扩量上线时间将取决于大型品牌商家和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系统的对接进度。据悉,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海底捞等百余家品牌及服务商正在逐步接入,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到店业务是一场长期竞争。抖音花了三年时间,才和美团的到店战争走向稳定。美团在到店业务上,一度拥有超过90%的市场份额和超40%的经营利润率,是其整个体系的现金奶牛。而根据海通国际研报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总交易额)已经约占美团三分之一,接近2000亿元。在这三年时间里,整个到店市场规模大了,双方都获得了增长,但美团牺牲了一定的利润率。

未来,淘宝闪购、高德、支付宝三个阿里的公司组合,将给到店市场带来何种新变局,目前还未知。但从攻垒方角度来看,资金储备与长期耐心将是他们的机会点。我们拭目以待这场到店业务的长期拉锯战将如何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