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佘晓晨 编辑 | 文姝琪
2024年,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图森未来宣布战略转型,将业务重心转向游戏开发与AIGC领域,并围绕《金庸群侠传》《三体》等知名IP开发电影及游戏项目。一年后,CreateAI(原图森未来)CEO吕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投身大制作游戏的决策已初步验证市场潜力,而其在AI动漫生成赛道的布局正成为新的增长极。
从自动驾驶到AI动漫:转型背后的逻辑
本周,CreateAI正式推出旗下AI动漫视频生成平台Animon的国内版产品“萌动AI”,这是其在3A游戏研发之外的重要业务延伸。早在今年4月,Animon海外版已上线,主要面向专业创作团队、个人工作室及动漫爱好者。据介绍,国内版“萌动AI”针对中国用户习惯优化了生成内容,提供中国风等多样化视频风格。
萌动AI的产品界面
与传统AI视频工具不同,Animon聚焦垂直动漫领域,定位为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界面新闻测试发现,用户输入文字描述或上传图片后,可生成SOTA水准的动漫视频,涵盖短视频及微型番剧。Animon技术负责人李海泉透露,平台研发周期仅半年,核心设计理念围绕提升动画制作效率展开。
萌动AI的文生图效果
动漫市场爆发:CreateAI的赛道选择
CreateAI选择动漫领域并非偶然。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动漫市场规模达3120亿元,其中内容制作占比38%,预计到203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吕程指出,近年来中国游戏与动漫领域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国内公司产能需求远超海外,二是内容与游戏加速融合,短剧游戏化、游戏短剧化成为新方向。
相较于游戏工业化生产,动漫领域的AI生成技术落地更快。李海泉举例称,某动漫制作公司因依赖原画师产能,两至三年才能完成一季作品,而AI可辅助完成“关键帧”之间的画面生成,显著提升效率。不过,AI在复杂画面(如关键帧后的小镜头)上仍存在卡顿问题,这是Animon技术优化的重点。
平衡质感与效率:AI动漫的挑战
尽管AI已达到入门画师水平,但创作者对其“质感”的担忧仍存。某动画公司制作者表示,手绘(手K)的独特质感是AI难以替代的,这也是部分团队未采用AI工具的原因。为此,Animon团队花费大量时间调整生成效果,优化画面“油腻感”,并在可控性与一致性上优化模型,以吸引更多工作室和个人用户。
双线布局:3A游戏与AI动漫的协同
作为一家拥有自动驾驶基因的新公司,CreateAI今年启动了两大战略项目:8月落成的亚洲最大动作捕捉基地,以及Animon平台的上线。前者服务于3A游戏开发(团队规模超300人),后者聚焦动漫UGC生态(团队约100人)。吕程解释称,大项目虽成本高、周期长,但有望带来十年以上持续收入;同时,公司也在研发中小型游戏,未来一年将推出多款新品。
相较于自动驾驶行业,内容制作领域的商业化路径更短。吕程坦言,自动驾驶需依赖产业链合作,而内容行业可自主控制IP、团队与发行。不过,他强调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将为AI模型优化提供优势,公司未来将加大应用研发投入。
竞争加剧:CreateAI的破局之道
尽管转型方向明确,CreateAI仍面临不确定性。3A游戏研发难度高,而AI视频生成赛道竞争激烈:快手、字节等大厂已实现稳定用户增长,爱诗科技等创业公司亦势头强劲。此前,市场曾将CreateAI定位为“动漫领域的MidJourney”,但吕程认为,初创公司仅靠大模型工具难以长期立足,需围绕内容与AI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随着国内版“萌动AI”上线,CreateAI或将迎来新一轮市场考验。其能否在动漫与游戏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