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肖芳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面对线上流量增长见顶的压力,爱奇艺正加速向线下娱乐领域拓展。在2025爱奇艺iJOY秋季悦享会上,创始人兼CEO龚宇明确将线下业务列为未来核心战略方向,涵盖IP衍生品开发与主题乐园两大板块。
线下乐园:轻资产模式下的沉浸式体验
今年3月,爱奇艺在扬州京杭大运河畔启动首个自营乐园项目,整合全感剧场、全息光影空间、沉浸式演艺等七大业态,并配套主题餐饮与IP衍生品销售。随后,开封与北京王府井商场内的乐园相继落地,预计三家乐园将于2025年底至2026年陆续开业。
与传统主题乐园不同,爱奇艺采用轻资产模式:北京乐园由王府井喜悦投资建设,爱奇艺提供技术、内容与运营支持,双方按门票及二次消费收入分成。这种模式既降低了资金投入,又通过商场场景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IP衍生生态:从卡牌到VR剧场的多元化布局
自2024年起,爱奇艺同步推进IP衍生业务。一方面,结合《淮水竹亭》《赴山海》等剧集开发自营卡牌商品,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卡牌业务GMV突破亿元;另一方面,联合《风起洛阳》《唐朝诡事录·西行》等IP运营60家VR剧场门店,覆盖全国30个城市,打造线下沉浸式体验。
行业对标:迪士尼与Sandbox VR的启示
龚宇指出,线下业务的核心是延续线上“提供情绪价值”的逻辑。从全球经验看,迪士尼2025年第一财季体验板块收入占比达38%,成为重要增长极;美国VR企业Sandbox VR与Netflix合作的《鱿鱼游戏》大空间版,首两月票房即达456万美元,验证了“IP+科技+线下场景”的商业潜力。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转型动因:线上增长困境与第二曲线探索
艾媒咨询CEO张毅分析,爱奇艺线下布局旨在突破线上流量与营收瓶颈。2024年,龚宇曾将微短剧定为新增长方向,但面对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的强势竞争,爱奇艺难以占据优势。与此同时,泡泡玛特等线下消费品牌的成功,凸显了年轻群体对情感与社交价值的线下需求,促使爱奇艺加速IP资源线下化。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卡牌业务已初见成效,但主题乐园与VR剧场的长远发展仍存疑虑。张毅指出,爱奇艺缺乏线下运营经验,且线下业务涉及资金、资源整合与复杂场景管理,能否实现规模化盈利需时间验证。不过,其庞大的IP储备与年轻用户基础,仍为线下体验消费提供了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