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近年来,美国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多轮出口限制,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然而,美国企业的实际观察表明,这种围堵策略非但未能奏效,反而推动中国芯片产业加速突破,形成更具韧性的自主创新体系。
据香港《南华早报》9月28日报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近期公开表态中直言:“中国在芯片领域仅落后美国‘几纳秒’。”他强调,中国拥有庞大的人才储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芯片研发与制造环节展现出强劲潜力。这一表述被业界解读为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认可,也侧面反映出美国技术霸权正面临挑战。
黄仁勋:开放竞争才能扩大美国影响力
在9月26日发布的播客节目中,黄仁勋将芯片产业描述为“充满活力、富有创业精神的高科技领域”。他指出,中国市场的内部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而美国若长期采取封闭策略,反而可能削弱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参与竞争,因为技术扩散需要全球市场作为支撑。”他呼吁美国政府放宽对华科技企业合作限制,认为此举既能“提高美国经济成功概率”,也能增强其地缘政治影响力。
黄仁勋还提到,中国对外资持开放态度,“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竞争并形成良性互动,符合中国利益”。他同时暗示,中国科技企业正积极寻求全球化布局,未来或将在国际市场与美国企业展开更直接的对决。
图: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 视频截图
美国打压反促中国芯片自主化
随着AI技术爆发式增长,英伟达的GPU业务一度占据全球高端市场主导地位。但美国政府为打压中国,多次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今年早些时候,英伟达H20芯片被列入禁售名单,后虽以缴纳在华销售额15%为条件恢复供应,但这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减配版”产品性能仅达旗舰款H100的15%-30%,且基于较旧的Hopper架构,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企业迅速推进国产替代。华为上周公布的昇腾AI芯片三年迭代路线图显示,其通过“超节点+集群”方案实现算力集成,可满足持续增长的计算需求。与此同时,阿里、腾讯、百度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均加大芯片研发投入,试图在供应链端掌握更多主动权。
“特供版”芯片遇冷,英伟达陷多重危机
路透社9月16日报道称,英伟达近期推出多款针对中国市场的“减配特供版”芯片,但中国买家兴趣寥寥。例如,专为中国定制的RTX6000D芯片需求低迷,多家科技巨头拒绝下单。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客户更倾向于选择性能更强、自主可控的国产方案。
更严峻的是,英伟达还面临安全漏洞与反垄断调查双重风险。7月31日,中方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芯片存在的算力漏洞与后门安全风险提交说明材料。央视新媒体账号“玉渊谭天”发文直指该产品“不环保、不先进、不安全”。去年12月,中国监管部门以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为由对英伟达立案调查;今年9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进一步调查决定。
黄仁勋:科技进步非零和博弈
针对中方调查,黄仁勋9月17日回应称,美国应确保AI技术“全球可及”,包括中国市场。他强调:“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是零和游戏,我相信对话能解决问题。”他还特别指出,中国AI行业规模庞大且充满活力,英伟达已服务该市场30年,未来将继续重视这一战略要地。
对于芯片销售争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9月18日重申,中方反对在经贸科技领域采取歧视性做法,愿与各方通过对话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