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中,传统规则早已根深蒂固。从产品序列到营销模式,这些潜规则让行业从业者习以为常。然而,作为行业新人的小米汽车,却以定制化服务为突破口,向这一传统发起挑战,试图让个性化服务不再遥不可及。
9月25日,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汽车将为YU7 Max和SU7 Ultra车主推出定制化服务,首期试运营一年。该服务包含26种个性选项,如5款全新豪华车漆、4款内饰、高工艺锻造轮毂、定制车标、车身拉花等。同时,小米汽车还打造了占地约400平米的小米定制中心,让用户直观感受媲美超豪华品牌的定制化服务。
在当下的汽车行业,效率、成本与规模几乎成了唯一的竞争逻辑。特斯拉作为代表,用颠覆性的生产效率树立了标杆。然而,当整个行业过度集中于效仿这种“效率至上”模式时,反而可能陷入新的同质化陷阱,消费者难以感受到品牌与体验上的真正差异。
定制化服务一直被大多数汽车企业视为“不划算”的业务。它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还对工艺和技术储备提出极高要求。但对劳斯莱斯、保时捷这样的超豪华品牌来说,定制化服务是保持高增长、守住品牌高溢价的护城河。其核心思路始终聚焦于制造稀缺性、拉高品牌溢价,而这也使得定制服务始终局限在小众圈层。
作为行业后来者的小米,效率与规模虽是其一贯的追求,却绝非唯一的目标。“不平庸”的产品基因早已深植于小米汽车的每一款产品中。秉持着“和用户交朋友”的理念,小米汽车同样愿意为了契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投入更多心力。因此,小米汽车定制服务的切入路径大为不同,其核心目的是尽可能满足小米车主多元的个性需求和审美取向,让超豪华品牌的尊贵服务能够惠及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推出定制化服务,小米汽车为何挑战又一无人区
尽管在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下,消费者对每一笔支出都更为谨慎,但另一不容忽视的趋势正在加速出现。他们不再愿意只为产品的功能价值买单,而更加倾向于为产品的设计、美感和个人的情绪价值支付溢价。
泡泡玛特的快速崛起是最佳例证之一。其所推出的全球热门IP Labubu并不具备功能性,却因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色彩搭配,超越了普通玩具的范畴。盲盒模式更让消费者沉浸在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与愉悦之中。
类似的现象同样出现在数码和服饰领域。比如苹果为iPhone 17增加了橙色,迅速在年轻人中引发追捧;汉服市场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两位数,更显示出消费者愿意为美学与个性表达持续付费。
小米汽车同样洞察到了这一趋势。雷军提到,小米定制服务从3年前就开始筹备,原计划去年7月发布,但在发布会前最后一刻取消。此次决定发布,内部分歧依然很大,不少同事认为百分百会亏钱。但是,雷军认为,“小米YU7车主是高审美用户,追求个性独特的美,一定会有很多人喜欢,并且小米也希望让更多人体验到百万豪车的服务”。
小米汽车想要尝试定制化服务,也与品牌格调一脉相承。从诞生之初,小米汽车就明确不做平庸的跟随者。其在售车型小米SU7和小米YU7均在设计、定位和用户体验上与传统认知的主流轿车和SUV大为不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小米汽车之所以能将一些看似小众的车型打造为细分市场的爆款,关键在于它精准捕捉到消费者未被满足的“个性化、悦己”需求。而定制化服务中独特的配置、色彩和配件组合,不仅填补了用户对高端定制服务的向往,也让汽车成为承载情绪价值、彰显个人特质的重要载体。
小米定制服务跳出了超豪华品牌“身份与阶级象征”的框架,转而成为用户“表达个性、取悦自我”的新选择。而小米汽车通过定制服务,不仅为高审美用户带来更多个性化选择,也重塑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满足功能需求转变为成为用户传递自我主张的同行者。
多家汽车品牌已经洞察到情绪价值消费的重要性,也在内部评审考虑是否利用更多个性化配置强化与用户的情感契约。但是,定制化服务实际依赖一整套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强大的工艺水准作为支撑,其独特和个性化要求也与汽车行业“大规模、标准化”的运行逻辑背道而驰。
真正的定制服务不是简单增加车漆配色或个性产品,而是考验汽车企业能否颠覆传统,建立一个柔性、敏捷的全新制造体系,这要求企业掌握快速切换和自动化生产的关键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定制化开发制作流程繁琐,涉及上千种零部件组合,需要汽车品牌有能力驱动供应商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发、打样、生产并精准配送至生产线,这对供应链话语权、协同能力和灵活性要求极高;为了减少用户漫长的等待期,还需要强大的订单管理和生产调度系统,确保成本与时间的平衡。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一场豪赌。但对于深耕“人车家”全生态的小米来说,这正是其优势所在,凭借多年手机和智能设备领域的制造经验,小米早已沉淀出足够强劲的工业管理与规划能力。小米汽车敢于挑战定制化服务的无人区,在于其已经具备色彩开发储备、材料应用创新以及先进制造的多项能力。就在售的小米YU7而言,它没有拘泥于同行倾向的黑、白、银等传统配色,而是推出了如宝石绿、流金粉等个性化车身颜色。
正是基于在行业积累的技术底气,小米汽车得以把超豪华品牌的专属体验带到了更广阔的消费群体中,真正实现定制化服务向普通大众的渗透。
开始造车不到五年,小米定制服务优在何处?
与众不同的车漆颜色是小米汽车的代表,使其能够在琳琅满目的车型中,一眼出挑的秘诀。在小米定制服务里,定制车漆是关键的一项。小米定制服务首期推出“紫水晶”、“嫩芽黄”、“竞速红”、“暮光玫瑰”和“流金粉 哑光”五种颜色,还计划联合BASF、PPG全球顶级车漆供应商在三年时间里设计100款车漆。
在涂装工艺层面,小米汽车涂装车间不仅能凭借100%全自动化喷涂显著提升效率,更能以媲美超豪华品牌的人工打磨工艺雕琢质感。以紫水晶车漆为例,为精准还原水晶的镜面光泽与通透质感,小米投入专业工匠手工完成5次打磨抛光,喷涂、打磨、抛光整套流程耗时近50小时,最终呈现出无一丝橘皮、极致平整的车漆表面。
同时,界面新闻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小米汽车工厂涂装车间还配备行业领先的快速换色系统,约40分钟即可完成一次换色清洗,比传统15天左右的系统换色时间,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和审美取向的同时,小米定制服务还要使其享受到媲美百万豪车消费者的尊贵感。通常超豪华品牌的独特溢价来源于多样化的选装、顶级的材料配置以及难以复刻的匠人工艺。小米定制服务同样实现了又深又广的可选配置,不同材质的创新定义以及独一无二的工艺。
在车漆颜色外,小米定制服务还提供4色内饰、4色锻造轮毂、3色卡钳以及3色闪电拉花。配合多样的材质选择,小米定制服务共有26种定制选择,且还能与量产款自由搭配,直接就是给用户提供了琳琅满目的选择,媲美一线超豪华品牌。
陶瓷此前多作为超豪华定制车型的专属元素,常见于劳斯莱斯幻影等全球限量车型,其材质质感常与高端定制属性绑定。而小米汽车打破了这一材料应用的局限,将温润质感的陶瓷与24K金结合,推出更具创新的“24K金黑陶瓷”和“24K金白陶瓷”两款车标。通过采用磁控溅射镀金工艺,使镀金更精准,让车标也拥有“金镶玉”般奢华高贵的视觉体验。
Alcantara一向是超豪华品牌座椅常用的高端材质,因其防滑、耐磨和舒适透气的特性而广受青睐。小米汽车此次选择以蓝色Alcantara应用于车内,并与真木等天然材质搭配,在功能之外加入美学表达,让传统高端材料呈现出更具设计感的全新风格。
小米汽车的定制化服务也凸显出其在工艺细节上的探索。例如白蜡木饰板通过手工嵌入金属粉并反复打磨,既保留天然纹理,又增加立体感和艺术气质。这种做法不仅是材料处理,更体现了小米在个性化设计上的探索。
结语
小米汽车对用户审美与个性化需求的洞察与实践,已确立其在该领域的行业引领地位。其成功推出的如宝石绿、霞光紫等一系列标志性车色,之所以能迅速引消费群体的广泛共鸣并成为行业跟风的对象,关键在于这些色彩精准捕捉了当下逐渐兴起的“悦己经济”,将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提升为彰显个性的时尚符号。
这不仅是一次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信号,它印证了当产品能够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时,消费者愿意为其附加的情绪价值支付溢价。
正因如此,小米推出的定制化服务,其意义远不止于一项新增的商业项目,它更代表着一种推动行业竞争转变的积极探索。这一转变,为当前陷入同质化“价格战”僵局的汽车市场,提供了破局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