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月13日讯(特约记者 唐植潇) 近日,大疆旗下备受关注的口袋相机产品Pocket 3突然宣布降价,引发市场热议。这一举动不仅让已购用户感到意外,也引发了行业对手的快速反应,手持影像设备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生变。
记者近日走访深圳多家大疆门店了解到,Pocket 3降价后,部分消费者选择退货,主要原因包括对产品品控的担忧,以及怀疑个别商品为“二次退货机”。10月9日至14日期间,Pocket 3标准版售价从3499元降至2799元,全能套装从4499元降至3599元,降幅高达700至900元,这一价格调整幅度在消费级电子产品中较为罕见。
大疆商城及客服表示,此次降价系“双11限时活动”,目前暂无Pocket 4新品发布信息。客服同时强调,退货仍按正常7天无理由政策执行,消费者权益不受影响。
在社交平台上,Pocket 3降价后已有部分用户选择退货,讨论仍在持续。从用户发帖内容来看,退货主要集中在降价前几天购买的群体,不少人表示“与其申请补差价,不如直接退掉重买”。一位用户写道:“价格一夜之间便宜近千元,心里确实不平衡。”
深圳多家大疆门店反馈称,近几日进店咨询Pocket 3的顾客明显增多。“前阵子还缺货,现在反而降价了,很多人专门来看机器。”一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店内库存充足,价格与线上保持一致,但不少消费者仍在观望,等待进一步的价格调整或新品发布。
多名用户与销售人员均提到,产品性能本身并无明显问题,但“价格变化太快”,导致消费者心理预期受挫。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先缺货后降价”的反差,使得价格策略对用户信任的影响被进一步放大。部分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反映,此次促销并未提供“补差价”通道,只能通过退货再下单完成价格调整。
针对上述情况,大疆方面表示,目前Pocket 3的降价属于“双11限时促销活动”,活动时间预计持续至10月中旬。客服人员强调,公司暂无Pocket 4新品发布计划,价格调整“与新品上市无关”,退货及换货均执行平台的常规政策。
此前,Pocket 3长期处于缺货状态,此次活动期间多家官方渠道均显示库存充足。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变化或反映出大疆在中高端影像产品上的库存与节奏调整。一位熟悉渠道销售的业内人士表示:“Pocket系列此前因产能紧张导致渠道供货不足,如今库存回升后,大幅促销可能是阶段性消化策略。”他同时指出,便携影像产品正受到手机影像能力上移与算法类稳像设备的双重挤压,“对大疆而言,维持热度比维持单价更重要。”
在海外市场,大疆的渠道与布局策略正引发关注。根据其官网信息,公司计划于2025年7月正式发布首款360°全景相机Osmo 360,配备双1/1.1英寸HDR传感器,可录制8K分辨率视频,主打AI自动构图与沉浸式内容创作。然而,根据外媒报道,Osmo 360并未在美国市场以DJI品牌正式上市,而是通过B&H、Adorama等第三方渠道限量销售。与此同时,大疆或在北美通过“合作品牌”或“授权制造”形式销售部分影像设备,以规避进口关税与监管壁垒。
报道中提及,一家名为“Xtra Muse”的品牌近期在美上线,其产品在外观与配置上与DJI Osmo Pocket系列高度相似。虽然DJI方面未对此公开回应,但业内人士认为,这类“品牌分线”可能是公司在海外市场维持渠道连续性的一种策略。
与此同时,大疆在消费级影像赛道的竞争对手影石创新也在同步加快全球化布局。Insta360近期推出的GO Ultra被官方定位为“口袋相机”,主打4K/60fps视频拍摄与AI剪辑功能。该机型重量仅53克,搭载自研AI芯片,可实现自动构图、场景识别与运动主体跟踪。业内人士指出,GO Ultra的定位与DJI Pocket系列高度重叠,是Insta360对“便携影像设备”赛道的直接回应。
“影石过去依靠全景与运动相机突围,如今通过算法切入轻量化口袋相机领域,意味着竞争正进入下一阶段。”一位渠道观察者称。
随着手机厂商的入局,手持影像设备这一长期由少数厂商主导的细分市场,正出现新的变量。OPPO与vivo两家手机厂商已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线。OPPO方面确认,已规划推出全新影像系列产品,预计将于2026年发布;而消息人士透露,vivo的相关项目已启动半年以上,“产品将对标GoPro和大疆等主导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品牌”。
目前全球手持智能影像市场集中度极高,但随着手机厂商的入局,这一结构可能被打破。手机厂商切入该领域的动机主要在于视频内容需求的持续增长。“手机厂商具备成熟的影像算法积累、供应链优势及AI生态能力,其入场将显著提升行业创新速度。”业内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直播、短视频的高频使用带动了便携影像设备的需求,而手机品牌天然在“拍摄—剪辑—分享”生态链条上占据优势。一位供应链人士表示:“手持设备拍摄的素材可自动同步至手机,通过AI剪辑工具生成内容后直连社交平台,这种全场景能力是手机厂商的优势。”
此外,手机厂商的供应链与手持影像设备高度重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影像设备中约58.5%的成本来自摄像头模组,核心供应商包括索尼、三星、舜宇光学及欧菲光等。“这意味着手机镜头、传感器的技术与规模优势,可以直接迁移到手持相机中。”上述人士补充道。
在渠道层面,OPPO与vivo合计超过20万家线下门店,覆盖下沉市场至县镇级,远超现有手持影像品牌的线下触达能力。不过,业内也普遍认为,手机厂商要在这一领域站稳脚跟并不容易。与手机影像不同,手持云台相机、运动相机在防抖、防水、耐冲击及机械结构上均存在较高技术门槛。“云台控制算法与机械防抖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是简单移植手机算法就能解决的。”一位业内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