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15日讯(编辑 刘蕊)根据美国银行最新发布的亚洲基金经理调查报告,亚洲地区投资者对亚洲经济的乐观情绪正持续升温,尤其是对中国资产的投资信心显著增强。这一趋势反映出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积极预期,以及亚洲经济结构转型下的投资机会重构。
该调查覆盖了193名专业基金经理,其管理的资产规模累计达4680亿美元,样本覆盖了亚太地区主要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数据具有较高代表性。
<调查数据显示,亚洲基金经理普遍预期未来12个月亚洲经济将实现更强劲增长,企业盈利预期同步提升。其中,对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预期创下11个月新高,而通胀预期则降至历史低位水平。约九成受访者认为亚洲股市将在未来一年内上涨,这一比例达到2023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资产的投资吸引力大幅提升:净8%的受访者预计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强劲增长,较今年4月调查时的数据出现显著改善。美银构建的“中国风险偏好(China Risk-Love)”指标已跃升至2021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这直接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信心增强。
<尽管中国市场关注度提升,但日本股市仍保持最受青睐地位。调查显示,八分之七的投资者预期日本股市将实现正收益。推动日本市场走强的三大核心因素包括:企业治理改革深化、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以及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约半数受访者预计日本央行将在年底前启动加息周期,这反映出市场对日本经济走出长期通缩的认可。
此外,投资者对韩国企业的“价值提升计划”保持积极态度,同时看好印度消费升级与基建投资主题。这些市场共同构成了亚洲资产配置的多元化选择。
<从行业偏好来看,半导体、人工智能(AI)和金融服务成为基金经理们最集中的配置领域。这既反映了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投资逻辑,也与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形成共振。相比之下,能源和必需消费品行业遭遇冷遇,显示出投资者对经济周期敏感型资产的配置意愿下降。
美银分析师特别指出,尽管亚洲市场近期出现强劲反弹,但当前估值水平仅略有上升,这意味着后续仍存在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这种“情绪回暖但估值克制”的特征,为理性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入场时机。
(本文数据来源:美国银行亚洲基金经理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