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这位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其人生轨迹堪称一部跨越世纪的传奇史诗。
据新华社报道,杨振宁的一生不仅横跨了两个世纪,更在中西文化之间架起了桥梁。他以探索未知为己任,以心怀家国为情怀,用“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态度,书写了不朽的学术篇章。
杨振宁曾将自己的生命历程比作一个圆:“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了很远的地方,现在又回来了。”这番话,既是对他人生轨迹的诗意概括,也是对学术追求的深刻诠释。
“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了很远的地方,现在又回来了。”——杨振宁
“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taste,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它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反过来又决定他的贡献。”——杨振宁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杨振宁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杨振宁回到合肥,在庐州中学就读高中二年级。次年初,全家历经艰辛辗转抵达昆明,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继续他的求学之路。
1952年秋,杨振宁等物理学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左起:杨振宁、派斯、李政道、斯诺、爱德华兹、沃德、南部阳一郎)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微
2002年,杨振宁应邀参与筹建邵逸夫奖励计划,并担任总评选委员会主席,为培养科学人才贡献力量。2018年,他又应邀担任“科学探索奖”的共同发起人,持续推动科学探索与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清华大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