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装剧《赴山海》因一系列争议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不仅被多家官方媒体点名批评,更因主演成毅的演技与态度问题成为舆论焦点。这部曾被寄予厚望的作品,如今却因“粗制滥造”“明星灌水”等标签陷入口碑危机。
从剧情穿帮到演员表现,再到制作水平的全面崩塌,《赴山海》的争议始于作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观众指出剧中道具不合理(如“洞洞鞋”现身古装场景)、剧本逻辑漏洞频出,而主演成毅在直播中“教育观众不要在吃饭时看剧”的言论,更被解读为对差评的傲慢回应。尽管粉丝将责任归咎于“观众吹毛求疵”或“对手抹黑”,但持续下滑的收视率与海外低分评价(如新加坡某电影网3.4分)已说明问题。
多家官媒的介入将争议推向高潮。《每周广播电视报》直言该剧为“烂剧”,称其从理念到执行均属“工业流水线崩塌”;《光明日报》批评剧中道具与剧本问题,并质疑成毅的台词功底与角色理解能力;《观察者网》则指出当前国产剧“明星灌水效应”,呼吁平台平衡明星成本与制作投入。这些批评引发网友热议,部分人调侃:“媒体都下场了,粉丝要不要来取证?”
与成毅方的强硬态度形成对比的是,同剧组演员张晓晨的坦诚回应。他直接发布剧照并承认“自己演得不好”,尽管粉丝解释其言论针对剧情,但在差评如潮的背景下,这一表态仍被视为对作品质量的反思。
此次争议甚至蔓延至海外。新加坡某电影网给出3.4分的超低分,《法兰西西部》更将其评为“2025年度最令人失望的古装剧”。这一结果与《琅琊榜》《甄嬛传》等经典作品在海外的热度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对国产剧文化输出质量的担忧。
业内人士指出,《赴山海》的争议暴露了国产剧过度依赖明星效应、忽视剧本与制作的问题。前期“武侠复兴”的宣传与实际室内抠图效果的落差,进一步加剧了观众的不满。此次事件为行业敲响警钟:唯有回归内容本质,平衡明星成本与制作投入,才能避免“拖后腿”的尴尬。
面对差评,主创团队与粉丝需摒弃“甩锅”思维,正视作品不足。正如网友所言:“与其全网取证,不如吸取教训,争取下一部戏做得更好。”唯有如此,国产剧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输出与口碑双赢。
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