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美国研究新发现:菊粉或成脂肪肝克星,肠道菌群立大功

时间:2025-09-19 22:50:30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作者:徐德文科学频道



你能想象吗?日常饮食中添加一种天然膳食纤维,竟可能让肠道菌群成为对抗脂肪肝的‘秘密武器’。2025年9月15日,权威期刊《自然·新陈代谢》刊登了一项突破性研究: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团队发现,菊粉(Inulin)不仅能阻止果糖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堆积,甚至能逆转已形成的脂肪肝。这一发现或将颠覆我们对代谢疾病防治的认知。

当代年轻人的‘续命神器’——奶茶、烧烤、甜点,正悄然将脂肪肝的标签贴向90后、00后群体。数据显示,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已超25%,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更令人意外的是,许多体型偏瘦的年轻人同样难逃其害。而这场健康危机的幕后推手,正是我们日常饮食中无处不在的‘甜蜜杀手’——果糖。

一、果糖:甜蜜背后的肝脏危机

作为高果糖玉米糖浆的主要成分,果糖广泛存在于奶茶、果汁、软饮料中。与葡萄糖不同,果糖代谢几乎不受人体调控机制限制。当过量果糖涌入肝脏时,会触发‘脂肪合成工厂’的疯狂运转,导致甘油三酯堆积,进而引发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



二、菊粉的逆袭:从膳食纤维到代谢救星

在加州大学设计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为长期摄入高糖饮料的小鼠补充菊粉。结果令人震惊:无论是预防性给药还是脂肪肝形成后干预,菊粉均显著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同时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更关键的是,这种效果并非通过直接作用于肝脏实现,而是源于对肠道菌群的‘战略调控’。

三、肠道战场:菊粉如何‘武装’肠道菌群

研究揭示,菊粉的真正战场在小肠。当菊粉与果糖同时进入肠道时,会优先‘喂养’特定菌群,使其获得分解果糖的‘超能力’。这些被菊粉‘武装’的肠道细菌,如同驻守在小肠的‘保镖’,在果糖抵达肝脏前将其拦截分解。实验显示,经过菊粉训练的小鼠,其肠道菌群分解果糖的效率提升数倍。



四、王牌菌种现身:产酸拟杆菌的代谢革命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科学家锁定了关键菌种——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这种细菌在菊粉刺激下,能产生特异性果糖分解酶。为验证其作用,研究团队进行了‘粪便移植’实验:将菊粉喂养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普通小鼠后,受体小鼠同样获得了抵抗果糖伤害的能力,这为微生物疗法提供了直接证据。

五、双重防线:肝脏的抗氧化保护机制

对于少量‘漏网’的果糖,菊粉启动了第二道防御:通过调节肝脏代谢通路,促使果糖转化为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而非脂肪。这种‘变废为宝’的机制,不仅减少了脂肪合成,还为肝细胞提供了氧化损伤保护。



六、从实验室到餐桌:科学转化仍需谨慎

尽管研究结果振奋人心,但专家强调,小鼠实验结果不能直接等同于人类疗效。研究团队指出,未来需通过人体临床试验确定安全剂量和疗程。目前,我们可将此研究视为‘膳食纤维有益健康’的又一力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25-30克,而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不足推荐值的一半。

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代谢健康中的核心作用,更为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防治开辟了新路径。正如《自然》杂志配发的专家评论所言:‘这可能是近十年来代谢疾病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在等待人体试验结果的同时,我们不妨从今天开始,通过增加全谷物、蔬菜等天然膳食纤维的摄入,为自己的肠道菌群‘装备’上健康铠甲。



参考文献:

Jung, S., Bae, H., Song, WS. et al. Dietary fibre-adapted gut microbiome clears dietary fructose and reverses hepatic steatosis. Nat Metab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5-0135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