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安世半导体事件最新进展:双方妥协背后谁更受影响?

时间:2025-10-27 12:45:31 来源:李博世财经 作者:李博世财经

安世半导体事件最新进展引发广泛关注,双方各退一步的背后,究竟谁更受影响?这场涉及中荷两国及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博弈,正进入关键阶段。

一、荷兰方面的新动作

1. 谈判窗口已打开
10月21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主动致电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提出“建设性磋商”,并同意由荷中两国政府牵头成立临时工作组,每周举行视频例会。这一举动被视为荷兰释放的缓和信号,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2. 司法战线仍在拉扯
10月25日,荷兰海牙法院第三次开庭,审理闻泰科技提交的“紧急撤销冻结令”申请。然而,法官决定将裁决延后至11月3日,理由是“需等待外交层面的磋商结果”。这一决定实际上将司法程序暂时挂起,为谈判让路。

3. 欧盟内部出现裂缝
10月26日深夜,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白皮书,要求荷兰政府在11月10日前给出“确保供应链不断裂的可行方案”。否则,德国将联合法国、意大利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紧急动议,启动《欧盟芯片法案》第17条“危机豁免”,直接将安世欧洲晶圆厂列为“共同利益项目”,绕过荷兰禁令。这一举动暴露了欧盟内部的分歧,也为事件解决增添了变数。



二、我方的新反制与缓冲

1. 封测产能“半松半紧”
自10月24日起,广东东莞、惠州两大封测基地从“停线”改为“报备制”。凡发往欧洲的车规芯片,须由安世中国总部出具书面说明并加盖公章,否则海关不放行。这一措施既保留了反制压力,又给了欧洲车企一线生机。

2. 本土替代方案同步推进
上海、无锡、绍兴三地政府已成立“安世替代专班”,协调华虹、士兰微、华润微等国内IDM厂在11月底前完成首批车规功率器件的验证线。目标是在2026年一季度前,将安世30%的欧洲订单转移到中国本土晶圆+封测一体产能。

3. 高层沟通继续升温
10月26日下午,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欧盟贸易总司长魏阳德通电话。双方同意将安世事件纳入“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预备议题,并计划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副部级技术磋商。这一系列高层互动,为事件解决提供了政治保障。



三、企业层面的微妙变化

1. 安世德国汉堡晶圆厂
目前,该厂仍维持90%的稼动率,但库存晶圆已无法出境做封测,导致“有米无锅”。据内部人士透露,若11月15日前仍无解决方案,汉堡厂将在12月第一周启动“技术性减产”,从现在的每月6万片8英寸晶圆降到4万片。

2. 安世东莞工厂员工情绪趋稳
10月26日,厂方贴出《关于维持正常发薪与年终奖的通知》,承诺“无论外部股东如何变化,劳动合同主体不变”。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员工对“荷兰空降管理层”的担忧。

3. 闻泰科技股价上涨
10月24、25日,闻泰科技股价连续两日涨停,市场押注“最坏时点已过”。投行瑞银10月26日晨会纪要首次将闻泰评级从“减持”上调至“中性”,理由是“政治风险溢价已大部分计入”。



四、接下来三周的关键时间轴

1. 10月30日
荷中工作组第一次正式视频会议,主要议题是“如何分阶段恢复安世封测产能”。

2. 11月3日
海牙法院将决定是否暂停荷兰政府的冻结令。若裁定暂停,荷兰政府必须在48小时内给出替代方案。

3. 11月10日
德国VDA设定的“最后通牒日”。若荷兰拿不出方案,德法意三国将启动欧盟层面的危机豁免程序。

4. 11月15日
商务部、工信部联合赴上海、无锡调研本土替代产能进度,并现场敲定首批车规芯片的补贴细则。

五、事件背后的深层博弈

安世半导体本是荷兰的“老贵族”,祖上是飞利浦半导体,2019年被闻泰科技以340多亿人民币全资买下。六年来,在中国企业的运营下,安世从“豪门弃子”调教成“车规芯片一哥”,电动车逆变器芯片占全球四成份额,欧洲车企全靠它吃饭。

荷兰政府原本对安世的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美国去年12月把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荷兰人开始“配合演出”。然而,从结果看,荷兰想要的“控制权”没拿到,反倒把欧洲车企的供应链搅得鸡飞狗跳。

而我方则牢牢卡住“封装测试”这一关键环节,让荷兰政府陷入两难。继续硬扛,汽车停产潮将席卷欧洲,选票和就业压力扑面而来;立即妥协,又等于承认自己“被美国牵着鼻子走”,里外不是人。



六、未来走向与影响

可以说,荷兰在这场博弈中偷鸡不成蚀把米,而我方以静制动暂占上风。但远没到“胜利”二字。芯片产业链全球化程度极高,安世的欧洲晶圆厂、我国封测厂、全球车企客户像串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任何一方用力过猛都会扯断绳子。

下一步,大概率是双方在谈判桌上各退一步:荷兰撤销或放宽冻结令,我方恢复封测产能,欧洲车企长出一口气。至于“谁赢了”——只要绳子没断,就没人真正赢;但如果荷兰继续头铁,摔得更惨的一定是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