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德国经济部长力挺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背后真相几何?

时间:2025-10-27 13:43:43 来源:云上乌托邦 作者:云上乌托邦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当德国经济部长公开表示“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无罪,这个决定非常明智”时,这场跨国经济博弈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表面上的“安全维护”,实则暗藏经济掠夺的算计。

自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以340亿元收购濒临破产的安世半导体后,中资不仅注入资金,更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安世依托中国市场迅速复苏,2024年营收飙升至147亿元,为荷兰贡献1.3亿欧元税收,成为全球车规级芯片领域的关键玩家。



数据显示,86%的欧洲制造业龙头、近半数欧洲车企、95%的机械制造企业、86%的医疗设备厂商以及100%的航天航空领域,均依赖安世在东莞生产的芯片。然而,就在安世步入正轨之际,荷兰却露出了獠牙。

与其说荷兰的行动是突如其来的抢劫,不如说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掠夺。2025年3月,荷兰牵头德国、法国等9国成立“欧洲半导体联盟”,表面强调强化生态,实则为抢夺中资资产铺路。



2025年9月29日,欧洲半导体联盟刚在布鲁塞尔签署宣言,次日荷兰便迫不及待地动手。以1952年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为借口,冻结安世全球30家关联公司147亿元资产,踢走中方管理层,将闻泰科技99%的股份交由第三方托管。

荷兰方面声称这是独立决定,但事实并非如此。2024年底,美国已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6月,美国直接要求荷兰更换安世中方CEO张学政,并出台50%穿透规则,封死规避路径。荷兰的所谓“自主决策”,不过是美国手中的“提线木偶”。



德国经济部长舒尔茨的轻描淡写,恰恰暴露了欧洲政客的短视。他们看不到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因芯片短缺濒临停工,也看不到德国机械制造商紧急清点库存。工厂停产的损失无需政客承担,失业的焦虑也落不到他们头上。于是,“安全”二字被无限扩大,直至可以无视契约精神,抢夺合法经营的中资企业。

然而,他们忘记了安世的命运早已与中国紧密相连。安世70%的芯片封装测试在东莞完成,关键元器件依赖中国供应,一半以上的销售市场也在中国。荷兰虽抢到了控制权,却拿不到产能,如同抢了一把没有子弹的枪。



中国的反制措施迅速而有力。商务部直接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精准击中欧洲要害。安世全球绝大多数最终产品由中国工厂生产,荷兰拿了总部却拿不到货。此外,中国手中的稀土牌更是让欧洲心慌。作为全球高纯度稀土的主供国,中国一旦断供,安世的生产线将停摆。

安世中国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发布“独立宣言”:国内业务改用人民币结算,放弃SWIFT转用CIPS,将欧洲的ERP系统全部换成国产软件,并将供应链换成中国新国际等本土企业。东莞工厂的订单交付率很快恢复至95%以上。



这场闹剧的代价最终由欧洲车企承担。2025年10月,宝马单月损失超过10亿欧元,大众的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三周。16家车企联名警告称将停产,日本车企也受到波及。直到此时,荷兰才想起“求和”,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紧急致电中国商务部部长,欧盟也放低了强硬姿态。

舒尔茨的“明智”之言,如今听来格外讽刺。欧洲嘴上喊着“去风险”,实则给自己制造了更大的风险;自称市场经济的捍卫者,行动上却尽显强盗逻辑。他们忘记了,中国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手中握有足够的反制筹码,供应链依赖也是双向的。



对于欧洲来说,他们既需要安世的芯片,也需要中国的稀土,飞利浦和壳牌更离不开中国市场。若双方真的闹到鱼死网破,恐怕谁都讨不到好。然而,最可笑的仍是欧洲政客,他们沉迷于地缘政治幻想,却背离了服务的对象。

舒尔茨作为经济部长,不为德国汽车工人着想,也不为巴伐利亚的机器制造商着想,只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安全概念”努力。这难道不是愚蠢至极吗?



对于欧洲来说,芯片短缺一二十天或许仅影响经济发展,但若政客如此没常识,经济才是真的要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