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诈骗的陷阱往往藏在“关怀”的伪装之下。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将廉价保健品包装成“治病神药”,用精心设计的话术骗取毕生积蓄。2025年8月,浙江宁波警方接到一起报警,揭开了一个涉案金额超千万元、波及全国上千名受害者的特大养老诈骗案——犯罪团伙将成本不到28元的普通中成药,吹嘘为“国医大师特制神药”,以一疗程7.2万元的天价兜售。目前,47名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2025年8月3日上午9点多,77岁的刘老太正坐在阳台藤椅上晒太阳,手里摩挲着刚收到的体检报告——报告显示她肺部有小结节,这成了她近段时间的心病。固定电话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陌生号码,听筒里传来温和的女声:“刘阿姨您好,我们是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的,通过社区健康档案了解到您有结节问题。”对方准确说出刘老太的年龄和体检异常项,瞬间让她放下戒备。
自称“国医大师助手小张”的来电者继续说道:“我们的‘国医大师’是国家认证的权威专家,专治各类结节,甚至能‘预防癌变’,但大师问诊名额稀缺,一般不对外接诊。”刘老太正想问如何预约,对方话锋一转:“您运气真好,刚好有会员退订了名额,而且您还是大师徒弟的线上学员,算‘自己人’,才破例给您留着。”
挂断电话不到三小时,一个显示为北京区号的电话打来。听筒里的男声低沉稳重,自称“李大师”:“你的结节再不调理就危险了,我给你配三种特制中药,三个疗程就能根治。”

当天下午,“医馆工作人员”小李添加了刘老太的微信,要求她拍摄舌苔照片和手部穴位图,称“方便大师精准辨证”。半小时后,小李发来语音:“大师看过了,您的体质适合‘通络化结方’,现在订购能享会员价。”并附上药品图片——深色药盒印着“国医大师监制”字样,贴着“内部专供”的金色标签。
见刘老太犹豫,小李又发来几段“患者反馈”语音,内容全是老人感谢“大师”治好结节的话。刘老太想起体检报告的提示,咬咬牙支付了1000元“诊金”。接下来的三天,小李每天打电话,一会儿说“药材是云南深山的野生品种,采摘难度极大”,一会儿讲“前几天有个老人没抢到药,现在病情恶化了”,不断夸大药效和稀缺性。
刘老太提出先买一个疗程试试,小李立刻回应:“大师的药方必须按疗程配,拆开就没效果了,而且现在付款能减免5000元,明天就恢复原价。”被话术裹挟的刘老太,分三次将7.1万元尾款转到了小李提供的个人账户——这笔钱是她和老伴的养老积蓄。
8月8日,刘老太收到一个快递,里面是三盒包装简陋的胶囊,与小李发来的图片相差甚远。她按说明吃了三天,不仅没觉得舒服,反而有些肠胃不适。当她想联系小李询问情况时,发现微信消息无人回复,打电话也提示“已关机”。
直到8月10日,老年大学的群友发了一条反诈提醒,附的诈骗套路和她的经历一模一样,刘老太才猛然惊醒,手里的药盒“啪”地掉在地上。8月11日一早,她在邻居陪同下走进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区分局蛟川派出所报案。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刻对刘老太提供的“神药”进行核查。药盒上没有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小蓝帽”标识,生产厂家是一家位于河南的小型药企,标注的成分是丹参、黄芪等常见中药材。市场监管部门的成分鉴定结果显示,这些药品就是普通中成药,不含任何特殊有效成分,每盒成本不到28元,网上药店售价也仅30元左右,根本不具备“抗癌、化解结节”的功效。
“这就是典型的精准诈骗。”办案民警介绍,他们调取刘老太的通话记录发现,所谓的“北京来电”是通过网络虚拟拨号生成的,实际呼出地在外省某县城。结合资金流向追踪,警方锁定了一个位于外省的诈骗窝点——窝点内人员分工明确,有专门打电话的“话务员”、伪装专家的“讲师”、处理订单的“客服”,形成了完整的诈骗流程。
8月16日,专案组民警驱车12小时远赴外省,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展开抓捕。行动选在清晨6点,窝点所在的民房还亮着灯,透过窗户能看到里面摆满了电脑和电话,几名年轻人正对着话术本念稿子。民警破门而入时,一名“话务员”还在打电话:“张阿姨,您的结节再不治就晚了,大师的药就剩最后三盒了……”
现场共抓获12名嫌疑人,查扣涉案手机36部、电脑18台,以及未打包的“神药”200余盒。警方在梳理嫌疑人的聊天记录和账本时发现,这个窝点只是冰山一角——账本上记录着“药房王老板”“广州李队”“武汉分点”等字样,且每月都有固定资金转给外省一家药房。
进一步调查显示,这家药房是整个诈骗网络的“货源中枢”,专门从药厂低价收购普通中成药,更换包装后卖给多个诈骗团伙,再由团伙各自包装成“大师秘方”“宫廷圣药”等噱头对外销售。“仅宁波就有16名受害者,涉案资金约20万元,全国范围内的受害者肯定更多。”办案民警通过分析物流数据和资金流水,发现与该药房合作的诈骗团伙有6个,分布在4个省份,受害者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其中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62岁,不少人因相信“神药能治病”,延误了正规治疗。
9月4日凌晨,宁波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统筹市县两级警力,出动60余名民警,在4个省份同时展开收网行动。在涉案药房的仓库里,民警查获了近万盒待发货的“神药”,包装盒上的“监制人”名字各不相同,但成分完全一致。药房负责人交代,他们每月能卖出3000多盒药,每盒以80元的价格卖给诈骗团伙,团伙再以数万元的价格转手,利润率高达数百倍。
此次行动共抓获嫌疑人35名,捣毁诈骗窝点5个、涉案药房1个,冻结涉案资金800余万元。经初步核查,该犯罪网络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受害者超过1000人。目前,包括药房负责人在内的47名嫌疑人,均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老年人应增强健康防护意识,牢记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任何宣称“包治百病”“根治顽疾”的宣传均为虚假信息。切勿轻信陌生来电中的“专家”“大师”,更不要接受所谓的“远程辩证”“线上开方”。
遇到要求向个人账户、不明二维码转账,或以“名额有限”“过期不候”等理由催促付款的情况,务必提高警惕,第一时间与子女商量,或拨打12315、110向有关部门求证。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妥善保留通话记录、转账凭证、药品包装等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刘老太的遭遇并非个例,那些打着“关怀”旗号的诈骗话术,往往藏着吞噬养老钱的陷阱。守住养老钱袋子,既需要老年人提高警惕,更离不开子女的日常陪伴与提醒——多一句关心,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悲剧。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