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古巴国际处境生变:乌克兰首次投反对票并关闭使馆

时间:2025-10-31 06:30:39 来源:奥字侃剧 作者:奥字侃剧

几十年来,联合国大会每年都会就“必须终止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进行例行投票。外界原本预期,投票结果将与往年相似——仅有美国和以色列投反对票,而这一局面也常被古巴和其他国家视为美国陷入全球孤立的例证。

然而,今年的投票却出现了显著变化。弃权票数量创下纪录,达到12票,其中包括罗马尼亚、捷克等东欧国家,以及摩洛哥等穆斯林国家。而去年的弃权票仅有1票。这一变化无疑表明,对古巴的不满情绪正在全球蔓延。



联大投票新动向:乌克兰首次投反对票

2025年10月29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就“必须终止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投票结果显示,165票赞成、7票反对、12票弃权,这是联大连续第33次通过类似决议。

与往年不同的是,乌克兰首次出现在反对票阵营中。此前,该国长期对相关决议投弃权票,而此次立场的转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乌克兰立场转变背后:美国外交游说的影响

乌克兰立场的转变与美国的外交游说直接相关。据路透社披露,10月5日美国国务院内部电报显示,特朗普政府正动员外交官向多国施压,要求其在联大投票中反对解除对古封锁。其核心论据是“古巴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甚至声称“约5000名古巴人正在与俄军并肩作战”。

这一指控成为乌克兰调整对古政策的关键诱因。乌克兰外交部长瑟比加在投票当天明确表示,古巴与俄罗斯的“特殊联系”已损害乌古关系基础。



古巴回应指控:否认军事介入并展示零容忍政策

对于美方的指控,古巴外交部早在10月11日就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声明强调,“古巴并非乌克兰武装冲突的一方,也未向任何国家派遣军事人员”。同时,古巴还披露,其法院已受理9起涉及公民参与外国武装冲突的雇佣军案件,40名被告中部分已被判处数年至十余年刑期,以此证明对雇佣军行为的“零容忍”政策。

然而,这些澄清并未能改变乌克兰的投票立场。乌克兰的反对票被解读为对美国援助的间接回应——2025年美国对乌军事援助总额已达800亿美元,在财政压力下,乌克兰需通过外交姿态巩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乌克兰关闭使馆:外交降级与连锁反应

在联大投票结束几小时后,瑟比加通过外交部官网宣布,乌克兰决定关闭驻古巴大使馆,并将两国关系从大使级降至代办级。这是自1992年乌古建交以来双方关系首次出现实质性倒退。

乌克兰外交部在声明中解释,关闭使馆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利益作出的必要调整”,但未提及是否要求古巴关闭驻乌使馆。截至10月30日,古巴方面尚未对此作出公开回应。



这一外交动作迅速产生了连锁影响。乌克兰驻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的使馆陆续发布公告,暂停与古巴驻当地外交机构的非必要合作,涉及文化交流、贸易促进等多个领域。

此前,乌克兰与古巴的双边贸易规模虽有限——2024年贸易额仅为1200万美元,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与医疗设备领域,但古巴向乌克兰提供的眼科医疗技术合作项目曾被视为双边关系的亮点。然而,该项目已随外交降级陷入停滞。



美国胁迫外交初见成效:更多国家可能效仿乌克兰

更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的行动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美国国务院在投票后公开表扬乌克兰“作出了正确选择”,暗示将对其他支持古巴的国家施加压力。

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在此前的记者会上曾揭露,美国在10月8日和17日先后向多国发送文件,将投票立场与经济援助、签证政策等直接挂钩,威胁“支持古巴就是削弱美国及其盟友”。

这种胁迫外交已初见成效。除乌克兰外,阿根廷也在此次投票中首次投下反对票,使反对国数量从2024年的2个增至7个。



古巴面临双重压力:国际孤立担忧与实际困境并存

乌克兰的外交动作加剧了外界对古巴“国际孤立”的担忧。然而,从联大投票结果看,165张赞成票仍占据绝对多数,显示国际社会对美国封锁政策的普遍反对。

即便如此,古巴面临的实际压力并未减轻。美国长达六十余年的封锁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核心障碍。



据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披露,按现行价格计算,美国封锁已造成古巴累计损失超过1706亿美元。其中,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的损失就达50余亿美元,直接导致古巴面临电力短缺、药品供应不足等民生困境。

2025年10月,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每日停电时间仍达3-4小时,公立医院的抗癌药物库存仅能满足40%的需求。这些问题因美国限制第三方国家与古巴的金融交易而难以通过国际合作解决。



在外交层面,古巴虽获得多数国家支持,但与部分拉美国家的关系也出现微妙变化。随着美国加强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渗透,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已减少与古巴的高层互访。2025年古巴参与的拉美一体化组织会议中,多项合作提案因美国压力未能通过。

罗德里格斯在联大辩论中曾无奈表示,美国的封锁不仅是经济限制,更是“旨在制造家庭痛苦的蓄意政策”,其目的是通过民生压力动摇古巴的社会稳定。



国际社会分化:支持与沉默的阵营

面对古巴的困境与美国的胁迫,国际社会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中国、俄罗斯等主要大国明确站在古巴一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已连续33次在联大投票支持古巴,将继续坚定反对美国的单边封锁,认为这种做法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在联大辩论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直指美国的胁迫外交“是对国际民主的践踏”,呼吁各国抵制压力维护正义。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仍是古巴的核心支持力量。除阿根廷外,该地区33个国家全部投下赞成票。墨西哥外长埃布拉德在发言中强调,“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本地区的耻辱,六十余年的痛苦不应再延续”。

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等国更是与古巴联合发表声明,指责乌克兰的外交降级“是对拉美国家的冒犯”,宣布将扩大与古巴的能源合作以对冲封锁影响。



结语:欧盟态度暧昧,内部立场分裂

与此相对,欧盟国家的态度则较为暧昧。尽管多数欧盟国家投了赞成票,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的声明仅泛泛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未提及美国的胁迫行为。

这种谨慎源于欧盟对美俄博弈的平衡考量——既不愿公开反对美国,又担心古巴局势动荡影响拉美稳定。部分东欧国家如波兰、立陶宛则明确支持乌克兰的决定,显示欧盟内部的立场分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