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雅万高铁亏损3.5亿美元是终点还是起点?印尼经济翻盘密码解析

时间:2025-10-31 06:32:07 来源:据说说娱乐 作者:据说说娱乐

文孑亥史谈

编辑|孑亥史谈

10月,印尼突然宣布将与中国就雅万高铁债务重组展开谈判,这一消息瞬间引爆舆论场。部分媒体将雅万高铁斥为“赔本买卖”,甚至有报道称印尼国企因此亏损3.5亿美元,得出“中国高铁赔钱搭技术,印尼亏钱判死刑”的结论。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作为东南亚首条高铁,雅万高铁的投资价值是否仅凭短期账面数据就能定义?



账面亏损背后: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逻辑

从数据看,雅万高铁确实面临短期财务压力。项目自2016年开工至2023年通车耗时七年,总投资达73亿美元。印尼国家铁路公司披露,2024年上半年亏损近1.81万亿印尼盾(约合1亿美元),而印尼财团累计亏损已达3.53万亿印尼盾(约3.5亿美元)。但基础设施投资从来不是“短跑项目”,尤其是东南亚首条高铁的落地,其价值需用更长周期衡量。

亏损主因包括: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征地难度大、疫情延误工期、预算超支12亿美元、贷款利率上升,以及高铁站点周边商业开发滞后。目前票务收入难以覆盖成本,但客流量已从日均8000人次攀升至2-3万人次,节假日峰值达2.4万人次,上座率最高达99.6%。这表明市场需求真实存在,只是当前商业模式过于单一——广告、站点商业、物流等增值服务尚未开发,如同“新店铺未引进品牌,仅靠门票难以盈利”。



债务重组:优化账本而非撕毁合同

印尼主动寻求债务重组,旨在通过拉长还款周期、降低利率或换币种结算来优化财务结构,而非否定项目价值。印尼主权财富基金甚至提出由政府接手高铁基础设施,表明其长期投入的决心。这种“做账优化”背后,是印尼对高铁战略价值的清晰认知——亏损是眼前的,但连接雅加达与万隆的40分钟通勤时间,已重构两座城市的连接方式,催生“双城生活”新模式。



高铁效应:从账本亏损到经济加速器

雅万高铁的辐射效应远超账面数据。建设期间,项目为雅加达和西爪哇省(印尼经济最活跃地区)贡献86.5万亿印尼盾GDP,带动钢铁、水泥、物流、餐饮等产业链发展。通车后,旅游业率先受益——万隆作为旅游城市,游客抵达时间大幅缩短,小微企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更多人开始沿线城市定居、创业,人口流动与产业转移成为GDP增长的真实动力。

技术转移更是长期红利。中国不仅输出设备,更移植整套高铁技术体系,为印尼培训4.5万人次专业人员,涵盖司机、检修、调度等岗位。这些人才将成为印尼铁路升级的技术中坚,支撑未来数十年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翻盘密码:政策驱动与商业思维升级

印尼能否将铁轨变为经济增长引线,关键在于政策与商业思维的双重突破。政府已规划将高铁延伸至泗水(印尼第二大城市),若打通雅加达至泗水走廊,将彻底改写爪哇岛城市格局,重塑民生、物流与工业生态。但高铁盈利不能仅依赖政府投资,商业开发需加速落地:

  • 站点商业开发: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产业聚集区,将高铁站变为“流量入口”;
  • 票价策略优化:引入多档票价、通勤月票或旅游套餐,扩大客流基数;
  • 配套设施升级:建设产业园区、物流中心,强化高铁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效应。



中国视角:战略投资超越短期盈亏

对中国而言,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的标杆项目。短期财务亏损无法掩盖其战略价值——树立中国高铁品牌、锻炼海外工程体系、推动地缘经济布局。当印尼经济增速因高铁加速(过去五年平均达5.3%),当技术转移培育出本土化人才,当高铁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纽带,中国的投资已从工程项目升维为规则制定权的博弈。



结语:亏损是起点,而非终点

雅万高铁的3.5亿美元亏损,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必经阶段,而非项目失败的终局。当高铁站点与经济增速形成闭环,当商业开发释放增值潜力,今天的亏损将转化为明天的利润。对印尼而言,这是跑赢未来的压力测试;对中国而言,这是掌握规则制定权的战略投资。基础设施的价值,从来不在账本上,而在它撬动的未来中。



信息来源: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1200万人次》——中国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