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辽宁女孩考公务员差1分,政审时考官看见档案备注,当场愣住了

时间:2025-10-31 07:35:52 来源:第四思维 作者:第四思维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年轻干事指着桌上材料,对张科长说道:“科长,这份档案备注您看一下。”

科长伸手接过,目光迅速锁定在政审表最后一行的备注处来。

“有什么问题吗?”

“您瞧这儿——”年轻干事刚要指出。

“已经看到了。”科长迅速打断他,随即把材料压在自己手下,神情严肃地叮嘱,“先别声张。”



01
四月的辽宁,傍晚时分,天空被夕阳染成了橘红色,余晖洒在小镇的街道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暖色。


林晓站在镇政府公告栏前,眼睛紧紧盯着那张公务员笔试成绩公示单。

她的手指在名单上慢慢移动,心跳随着目光的移动而逐渐加快。


第一名是赵阳,83分;第二名是孙悦,71.5分……她的视线一路下滑,看到第十名是周婷,50分。

再往下一个用红笔圈出的分数映入眼帘:林晓,49分。


仅仅一分之差。


林晓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公告栏的边缘,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她的右手腕上有一道淡淡的疤痕,那是小时候贪玩,不小心被玻璃划伤留下的。

此刻这道疤痕好像也在隐隐作痛,就像她此刻的心情一样。


她下意识地用左手轻轻摸了摸那道疤痕,动作很轻,像是在触碰一个不愿被提及的过去。

“晓儿。”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林晓转过头,看到是邻居王奶奶。


老人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子,里面装着刚从菜市场买来的新鲜蔬菜。

“又没考上啊?”王奶奶关切地问,声音里没有丝毫的惊讶,好像早已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林晓默默地点了点头,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她的双腿有些发麻,轻轻跺了跺脚。


王奶奶从菜篮子里拿出一个红彤彤的苹果,递给林晓:“吃个苹果,可甜了。你妈又去庙里给你求好运了,住持说你今年肯定能成。”


林晓接过苹果,咬了一口,汁水在口中四溢,但她却感觉不到一丝甜味。

“谢谢王奶奶。”
“这是第几次了?”王奶奶忍不住问。


“第四次。”林晓轻声回答。

前三次的分数她记得清清楚楚:第一次差2.5分,第二次差1.8分,第三次差1.2分。

每一次她都离梦想那么近,却又总是差那么一点。


王奶奶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提着菜篮子慢慢离去。

篮子里的蔬菜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沙沙的声响,渐渐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林晓依旧站在公告栏前,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个用红笔圈出的49分上。

公告栏的玻璃有些陈旧,上面贴满了各种通知:社区活动通知、垃圾分类宣传通知,还有几张寻物启事。

其中一张寻物启事已经贴了很久,照片上的小狗活泼可爱,但纸边已经卷起,在风中轻轻摇曳。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小镇里亮起了点点灯光。

远处传来母亲呼唤她回家吃饭的声音,那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林晓最后看了一眼那个49分,转身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林家住在小镇的边缘,是一栋略显陈旧的二层小楼。

院子里种着一棵樱桃树,此时树上已经挂满了青涩的果实。


母亲李娟正在厨房里忙碌着,锅里炖着林晓最爱吃的红烧肉,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听到女儿的脚步声,她从厨房探出头来:“回来啦,饿坏了吧,马上就可以吃饭了。”


林晓走进堂屋,在餐桌旁坐下。

餐桌是木质的老式桌子,表面已经有些磨损,但擦得干干净净。

桌上摆着几样家常菜:清炒豆角、凉拌黄瓜,还有一盘花生米。


“考得怎么样?”李娟端着两碗米饭走出来,小心翼翼地问,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还是差了一分。”林晓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豆角。


李娟的手微微一颤,碗里的米饭差点洒出来。

她轻轻放下碗,在林晓对面坐下:“就一分啊……”


她没有说安慰的话,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失望,只是静静地坐着,偶尔用筷子拨弄着碗里的米饭。

母女俩就这样默默地吃着晚饭,只有筷子与碗碰撞发出的轻微声响。


饭后林晓主动去厨房洗碗。

水龙头里的水凉凉的,她的手在水里显得格外白皙。

洗到一半她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水池里自己模糊的倒影。

窗外的月亮已经升起,弯弯的,像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晓儿,”李娟在身后轻声说,“明天还去图书馆吗?”


林晓点点头:“去,还有好多资料要看呢。”


“那就早点休息,别太累着自己。”李娟关切地说。


林晓洗完碗,回到自己的房间。

房间不大布置得很简单,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个衣柜。

书桌上堆满了公务员考试的书籍和资料,每一本都被翻得有些破旧,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笔记。

最新的一本《申论范文精选》还夹着一张准考证,照片里的林晓穿着整洁的衬衫,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她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声。

小镇的夜晚格外安静,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她想起白天那个49分,想起王奶奶说的话,想起母亲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失落。


仅仅一分之差,却好像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她心里有些沮丧,但更多的是不甘,她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



02
五月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林晓在市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周围坐满了和她一样为了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

她专注地看着手中的资料,时而快速地书写,时而陷入沉思。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位和蔼的大叔,大家都叫他刘叔。

刘叔知道林晓一直在备考公务员,对她格外照顾,经常会给她推荐一些有用的书籍。


“晓儿,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刘叔端着一杯热水,走到林晓身边。


林晓抬起头,感激地笑了笑:“谢谢刘叔,我不累。”


就在这时林晓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她以为是母亲打来的,没太在意,继续低头看书。

但手机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刘叔提醒道:“晓儿,快接电话,别是有什么急事。”


林晓擦了擦手拿起手机。

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归属地是本地。

她有些疑惑,但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喂,是林晓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语气正式而严肃。


“我是。”林晓回答道,心里有些紧张。


“我是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有个重要情况要通知你,排名第一的考生赵阳因个人原因主动放弃面试资格,按照规定你作为第一递补,有资格参加面试。”


林晓握着手机的手瞬间僵住了,周围的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复在心里确认这个消息。


“请问你听清楚了吗?”电话里的声音再次响起。


“听……听清楚了。”林晓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她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生怕漏掉任何重要信息。


“面试时间是五月二十八日上午九点,地点在市政府大楼二楼会议室。请携带身份证、学历证明等相关材料。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谢谢。”林晓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她紧紧握着手机,生怕这个好消息会突然消失。


挂断电话后,林晓的手机差点掉在地上。

她在原地呆立了几秒钟,然后突然笑了起来,笑声引来了周围人的目光。


“晓儿,怎么啦?这么开心。”刘叔好奇地问。


“比中大奖还让我高兴。”林晓兴奋地说,“我要去面试了!”


她激动得不知所措,在图书馆里来回踱步,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但又怕影响她工作。

最后她跑到图书馆的阳台上,对着天空大声喊道:“我终于有机会了!”

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要冲破一切阻碍。


回到图书馆,林晓收拾好书包准备回家。

她的脚步变得格外轻快,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她买了一个小蛋糕,想要和母亲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到家的时候,李娟正在院子里晾衣服。

看到女儿手里拿着蛋糕,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怎么买蛋糕啦?”


“妈,我有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你。”林晓兴奋地说,“我要去面试了!”


李娟手里的衣服掉在地上,她愣了几秒钟,然后快步走到林晓面前,眼中满是惊喜:“真的?你没骗妈吧?”


“真的,人社局刚才打电话通知我的。”林晓把通话记录给母亲看,“第一名放弃了,我递补进去了。”


李娟看着手机屏幕,眼眶渐渐湿润了。

她用手轻轻擦了擦眼睛,然后转身继续晾衣服。

但林晓能明显感觉到,母亲的动作变得格外轻柔,仿佛在呵护一件无比珍贵的宝贝。


晚饭时李娟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比平时多了好几个菜。

她还特意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红酒,要和女儿一起庆祝。


“你爸要是还在,看到你这么有出息,一定会特别高兴的。”李娟感慨地说,眼中闪烁着泪光。


林晓的父亲三年前因病去世,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女儿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

林晓当时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实现父亲的愿望。


“妈,我一定会通过面试的。”林晓举起酒杯,坚定地说。


“嗯,妈相信你。”李娟也举起酒杯,和女儿轻轻碰了碰。

03
面试的日子眨眼就到了。

林晓提前一天到了市里,在一家经济型酒店住下。

酒店不大,房间干净,被褥叠得整整齐齐,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姐,说话带着本地口音,特别热情。

“姑娘,明儿面试啊?”大姐擦着桌子问。

“嗯,对。”林晓正蹲在行李箱前整理材料,把简历、证书、准考证一样样摆出来,又检查了一遍笔和本子。

“别慌,我闺女去年也考公务员,面试没成,今年又接着准备呢。”

大姐把抹布搭在肩上,语气里带着点安慰,“这玩意儿,有时候真得看运气。”

林晓抬头笑了笑没接话。

她把材料又过了一遍,确认没遗漏,才放在床头柜上。

然后从箱子里拿出一件白色衬衫——这是她专门为面试买的,洗过很多次,领口有点发灰,但叠得板板正正,没有一点褶皱。

她把衬衫铺在床上,用酒店里的电熨斗慢慢熨平,心里想着:“明天就靠它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林晓就醒了。

她轻手轻脚洗漱完,下楼吃了早饭——一碗热豆浆,两根油条,一碟咸菜丝。

食物简单,但她吃得特别香,因为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

八点半她准时到了市政府大楼门口。

大楼很高,玻璃门擦得锃亮,门口站着两个保安,正在检查证件。

林晓排在队伍里,前面是几个年轻人,都穿着黑西装、白衬衫,手里攥着资料,时不时低头看两眼,脸上带着紧张。

“面试的往这边登记。”一个保安指了指旁边的桌子。

林晓走过去,递上身份证。工作人员核对信息后,递给她一个号码牌:“12号。”

“你是倒数第三个。”工作人员补充道,“候考室在二楼,上去等着。”

候考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有男有女,年龄看起来和她差不多。

林晓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把资料放在腿上,环顾四周。

大家都在低头看资料,或者闭着眼睛养神,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紧张感。

她旁边坐着个男孩,二十三四岁,穿着蓝色西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正在翻一本面试技巧手册。

手册的边角已经卷了,看来被翻了很多次。

“第一次参加面试?”男孩小声问,眼睛没离开手册。

“算是吧。”林晓回答,声音轻得像蚊子叫。

“我也是。”男孩叹了口气,“准备了半年,越到跟前越慌,怕说错话。”

正说着男孩的笔掉在地上,滚到了林晓脚边。

林晓弯腰捡起来,递给他时看到他笔记本上写着“陈浩”两个字。

“谢谢。”陈浩接过笔,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看到林晓手里的资料被攥得有点皱,一角还湿了,“你很紧张?”

林晓低头看了看资料,又笑了笑:“有点,毕竟机会难得。”

“我看你挺淡定的,应该没问题。”陈浩鼓励道。



时间过得特别慢,每一秒都像被拉长了。

林晓盯着墙上的钟,数着分针走过的格子。

一个小时后,终于开始叫号。

第一个进去的是个戴眼镜的女孩,二十分钟后,她面无表情地走出来,坐回座位上,低头不说话。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中午十二点轮到陈浩。

他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西装,对林晓说:“我先进去了,祝我好运吧。”

“祝你成功。”林晓轻声说。

陈浩进去大约二十分钟,出来了,脸色有点白。

他走到林晓身边,小声说:“题目不难,但考官都板着脸,气氛有点闷。”

下午两点终于叫到12号。

林晓站起来,深吸一口气,感觉心跳得特别快。

她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跟着工作人员走向面试室。

面试室很大,中间摆着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五位考官坐在对面。

主考官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戴着眼镜,表情严肃,手里拿着笔和纸。

“请坐。”主考官说,声音不高,但很有分量。

林晓轻轻坐下,背挺得笔直。

她的白色衬衫在灯光下显得有点旧,但干净整洁,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

“请先自我介绍。”主考官说。

林晓清了清嗓子,开始说:“我叫林晓,26岁,大学本科毕业,家是农村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前几年去世了……”

她的声音有点抖,但很快稳下来,继续说,“我报考这个岗位,是因为我父亲生前一直希望我能为家乡做点事,我想通过这份工作,帮乡亲们解决点实际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好。”

说完后面试室里安静了几秒钟。

几位考官互相看了看,主考官点了点头,继续问:“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

林晓想了想说:“我农村长大,能吃苦,也了解基层的情况。大学学的是公共管理,理论上有基础,实习的时候也接触过相关工作,积累了点经验。”

面试持续了二十五分钟。

林晓回答得很认真,没有说大话,都是实话。

说到父亲时,她的声音有点哽咽,右手不自觉地摸了摸手腕上的那道疤——那是小时候摔的,父亲背她去医院时留下的。

“好的,面试结束。请在外面等候通知。”主考官说。

林晓站起来,向考官们鞠了一躬,然后慢慢走出面试室。

关上门的那一刻,她感觉后背全湿了,但心里却轻松了不少,甚至有点期待。

04
六月底,面试结果公布。

林晓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接下来是体检和政审。

体检很顺利,各项指标都正常。

政审是最后一道关,由市人社局的李科长负责。

李科长四十五岁,在人社局工作了快二十年,专门管公务员录用的政审。

他的办公室在三楼不大,但收拾得很整齐。

办公桌上有个小相框,里面是他和家人的合影,旁边放着一个平安符,是妻子去寺庙求的,寓意平安顺利。

李科长做事特别仔细,对待每一份档案都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

十年来他经手的档案有几千份,从没出过差错。

林晓的档案是周三上午送来的。

李科长先看了基本信息:林晓,女,26岁,辽宁沈阳人,大学本科,父亲已故,母亲务农。

学历证明、户籍证明、体检报告都齐全,看起来没问题。

接着他拿起无犯罪记录证明,准备例行检查。

这份证明格式规范,盖章清晰,看起来很正常。

但就在他准备放下时,目光扫到了备注栏。

下一秒看清内容后,李科长的手停在半空中,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