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影视行业人才缺口大揭秘:哪类人才最抢手?

时间:2025-10-31 12:18:05 来源:新声Pro 作者:新声Pro



一位混音师通过AI翻译软件与互联网思维,成功对接俄罗斯音效师获取乌克兰战场真实枪炮音效——这种兼具技术敏感性与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正是当下影视行业最紧缺的资源。

作者 | 张书涵(上海)
监制 | 王珊珊(北京)

作为中国影视产业的核心聚集地,北京拥有超过10万名从业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十分之一,却贡献了行业三分之一的营收。在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现场,北京会议中心人潮涌动,多场论坛甚至提前一小时排起长队,影视产业的热度在此刻达到顶峰。然而,这份繁荣背后,行业正面临结构性的人才焦虑:新人成长通道狭窄、顶尖创作者断层、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从业者适应能力。

技术变革不仅改变了娱乐形式,更在重塑创作逻辑与内容消费方式。无论是资深从业者还是新锐创作者,都面临着能力重构的挑战。对于实践性极强的影视行业而言,平台、高校与培训机构的协同培养机制,已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关键命题。

行业急需三类核心人才

在影视人才论坛上,虎鲸文娱敦淇工作室总经理敦淇以自身经历揭示行业变迁。200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他,2004年转型制片,2006年与郑晓龙导演合作《金婚》,十年间完成11部作品。2017年加入阿里大文娱(现虎鲸文娱)后,他组建了平台首个自制剧工作室,通过系统性优势重构产业链,将精力聚焦于选题策划与商业化规划。

面对行业剧变,敦淇明确提出未来需要「科技+艺术」复合型制片人:既要拥抱新技术,保持对行业新流程的开放心态,又要具备全局视野与系统思维,践行「一鱼多吃」理念,从IP孵化阶段就规划商业化路径与长尾价值。

技术+艺术:虚拟拍摄的实操者

虎鲸文娱数字制作业务负责人许佳指出,当前行业急需「数字化制作总监」这类角色。以敦淇工作室待拍剧《大宋》为例,虚拟拍摄占比已达40%,通过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与可视化创作。这类人才需要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能精准拆分虚拟拍摄与实景搭建的适用场景,将导演审美转化为可执行的技术指标。

本土文化+国际视野:跨文化传播的创作者

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副总裁刘燕红强调,受青睐的编剧、导演需兼具文化根脉挖掘与跨文化传播能力。既能通过文旅采风创作《清明上河图密码》等「影视+文旅」作品,又要具备国际叙事思维。如申奥导演的《新生》登顶奈飞多区榜首,证明其在类型模式创新中的跨文化传播实力。

新生代导演申奥从创作角度谈到挑战:「故事可以虚构,但情感与价值必须真实。」《孤注一掷》团队走访受害者与民警,钻研涉案卷宗还原诈骗产业链;《南京照相馆》以日军罪证影像为切入点;《海盗船》则以「NAHAM3号」渔船劫持事件为原型,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议题。

订单式应用人才:技术迭代的适配者

华策集团产教融合制作总监卢鹏以一名高中学历混音师为例:该从业者通过AI翻译软件与互联网思维,对接俄罗斯音效师获取战场真实音效。这种「实战优先」的素质,正是行业急需的「订单式」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用:构建人才生态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指出,行业真正缺口在于能贯通全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具备高维叙事能力的创作力量。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政、产、学、研、用五方协同:高校提供基础教育,科研机构布局技术链,影视部门通过项目磨炼技能。

华策集团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其在杭州投资建设的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示范区,总投资数十亿元,集教育、创制与文旅于一体。示范区内建有10个高科技摄影棚与全域实训基地,学生可在真实项目中参与电商直播、AI虚拟制作、特效制作等实践。课程设计紧贴产业需求,如电商专业学生参与直播实战,AI专业学生参与虚拟制作流程。

平台端则通过系统化机制培育创作力量。虎鲸文娱的「春苗编剧计划」与「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在过去一年半时间内发掘近千名参与者,为25个项目发放125万元扶持资金。其自制工作室从个位数扩充至二十多个,敦淇工作室的年轻团队已能独立操盘项目。

TVB副总裁钟澍佳提醒,影视人才成长需要时间沉淀。香港电视工业的成熟,是几十年制度打磨的结果。从演员到导演,每个岗位都需要在真实拍摄中积累经验。

在行业剧变的拐点上,从平台机制到学界合作,再到一线实践,整个影视行业正在经历人才迭代的深刻进程。只有充分迎接变革挑战,优质内容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支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