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简报发布,其中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15个五年规划介绍,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对于广大学生和家长而言,规划中科技领域的布局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读一下其中的亮点。
根据《人民日报》的现场直播信息,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明确指出:将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些领域将催生出数个万亿元级别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科技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48%,研发人员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今年9月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中国总指数排名首次跻身前十。

从国家规划来看,上述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例如,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等,整体规模已突破20000亿元。新材料的研发则主要集中于半导体领域,已形成初步的市场规模,并正在加快研发,预计到2030年能解决70%的芯片国产化问题。
航空航天产业同样蓬勃发展,无论是军工领域的战斗机,还是民用领域的民航客机以及无人机等,在2020年到2025年间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龙头企业如中国商飞、大疆等相继涌现。
这些产业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半导体、航空航天相关企业等,都能提供年薪20万元以上的高薪岗位。这也使得飞行器类、新能源类、电子信息类、机械类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因此,前五年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如今毕业找工作相对容易。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还介绍,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产业已逐步形成风口,依靠国家政策引导和规划,借助各种资源和民间资本,未来十年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将再造若干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对于亮点二中探索性布局的未来产业链,这些新兴名词或许让很多学生和家长感到陌生。其中,脑机接口这个新兴产业值得重点关注。目前,国内外资本正在加快布局,未来可能会形成巨大的市场。
脑机接口(英文书写BCI),指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通道,实现两者直接信息交互的新型交叉技术,即人的意识可以控制外部机器。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预测,当前我国脑机接口设备的综合市场规模在10亿元级别,到2040年,市场总规模有望突破1200亿元。世界著名企业家马斯克已经重点投资该领域。
从国内高校研究情况来看,目前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主要相关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三个专业。
此外,量子科技、氢能和核聚变能等产业也将是中国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当前,中国已有诸多高校布局相关专业。
比如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5所高校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还有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陆续增设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将来,量子科技在通信领域以及太空探索领域都会发挥积极作用,其商业价值正在不断提高。而氢能则是国家能源的主要研究方向,到2030年,我国绿氢产量有可能达到300万吨,形成万亿元以上的大市场,走在世界前列。
最后,还要提到大家非常陌生的具身智能产业。这个行业主要是将AI技术赋予物理身体,使其能与我们生活的世界进行交互和学习,有望在工业、养老、医疗、家庭等诸多领域带来变革。比我们看到的工业机器人还要高级,比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更先进。因此,这就需要非常高的算法和模拟能力,这也是国外AI研究的重点方向。
因此,将来人工智能、智能视觉工程、机器人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到该产业就业。

国家的战略布局是经过多方考量、综合规划的结果。这些产业的技术升级或新型产业的探索,都将创造大量的技术性岗位,同时也会淘汰传统产业的部分岗位。因此,当我们选择大学和专业感到迷茫时,不妨先解读一下国家对于产业方面的规划。或许看清楚这些情况,我们在选专业时就会变得更简单。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