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备受瞩目的电视剧《不眠日》迎来了第9集的播出。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们似乎已经能够窥见大结局的端倪。这部剧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有限循环的犯罪刑侦故事,实则深入探讨了基因科学伦理的深刻议题。早在首篇剧评中,笔者就曾对此进行过分析,而经过9集的铺垫,笔者更加确信自己最初对故事走势的预测。
在第9集中,剧情达到了一个高潮。墨远致深夜造访实验室,而他的妻子俞诗雅也紧随其后。在墨远致离开后,俞诗雅偷偷潜入了这个不对外的秘密实验室,并目睹了令她惊恐万分的内容。然而,这一关键画面并未在剧情中直接呈现,为观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疑。
基于已播出的剧情,我们可以对俞诗雅在实验室中看到的内容进行大胆猜测。首先,俞诗雅并非生物科学领域的专家,因此她所看到的必须是非常直观且恐怖刺激的内容,才能引发她的惊恐反应。其次,墨远致的研究领域正是生物基因。再者,女主角的母亲目前处于植物人状态,大脑清醒但躯体无法动弹。俞诗雅加入墨远致的公司,也是为了探索治疗母亲病症的方法。
综合以上线索,我们可以推测,墨远致所进行的生物基因实验可能涉及在保存大脑的前提下,复活或复制出大脑下的躯体。例如,在墨远致的实验室中,可能出现了几个甚至几十个他导师的躯体与大脑,有的分离,有的则连在一起。这样的画面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墨远致正在进行的实验,正是试图证明只要大脑还活着,就可以复制出躯体的可能性。而俞诗雅之所以愿意跟随,也是希望通过这一方法治疗母亲的植物人病症。
《不眠日》已播出的剧情还显示,墨远致的导师蒋育文在大学实验室的一场大火中消失了。这引发了笔者对墨远致和导师之间关系的猜测。或许,蒋育文也知道基因实验可以向换脑袋的方向发展,但他认为这项技术违背了科学伦理,因此不愿让学生往这个方向研究。而墨远致则坚持大胆研究,甚至可能带着蒋育文的脑袋,让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成果。
当然,具体的剧情走势可能与笔者的猜测存在出入。但大方向上,《不眠日》无疑是在探讨科学研究和科学伦理之间的关系。它的叙事核心在于:科学是否可以违背伦理?这个问题在首篇剧评中就已被提及,而该剧也似乎打算将这一点作为最终的叙事核心。等到大结局时,观众们不妨一同验证笔者的猜测是否正确。
关于科学研究是否可以扔掉科学伦理的问题,目前比较“三观正确”的结论是科学研究应在科学伦理的范畴内进行。例如,一个人的躯体死掉了,是不能给他的脑袋换一个新的躯体的。然而,这只是一个“三观正确”的结论罢了。实际上,确实存在离开这个三观正确范畴的研究。一定会有科学工作者在实验时更为大胆。
在《不眠日》的剧情中,为什么反复播放墨远致在大学校园中的演讲内容呢?他演讲的核心就是科学研究和不道德之间的关系,他的选择方向是科学可以不道德。因此,如果我们本着这个叙事核心来分析剧情,那么开局中死掉的两个人,大概率就是墨远致找人干掉的。而墨远致又策划了一出戏,说有人想要干掉自己,从而掩盖自己的犯罪罪行。
基于目前的剧情内容,墨远致似乎也具备时空重启的能力,与男主角的能力相同。《不眠日》通过这个有限循环的故事,实现了自己的科幻色彩。但它骨子里的叙事核心,还是科学研究和科学伦理之间关系的探讨。这个探讨目前并没有一个唯一且必然的答案。
为什么笔者会这么说呢?或许人类的每一次科学研究,都是要超越传统的道德界限的。例如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就是一次超越传统道德的科学研究。当时持有太阳中心说的科学家们也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科学和道德伦理之间应该还存在着很多共生的关系。那么墨远致们到底是对还是错呢?笔者也不具备更多的思考能力了。《不眠日》估计也是要把这个思考留给观众们。(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