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芮杏文:从上海市委书记到中央工作,邓小平的遗憾与浦东开发

时间:2025-09-20 17:59:11 来源:燕小姐说历史 作者:燕小姐说历史

现如今,芮杏文这个名字或许已不再为大众所熟知,但在上世纪80、90年代,他却是中国改革浪潮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被誉为改革的“号手”。在上海工作期间,他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前瞻性的视野,引领上海迈向了发展的快车道,使这座城市迅速崛起,与北京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的两大一线城市。



芮杏文的革命生涯始于抗战时期,他长期在苏浙地区活动,主要从事宣传工作,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46年,他被调至东北军区任干事,次年又转往某重工厂担任管理干部,展现了其多方面的才能。建国后,党组织为了进一步提升他的能力,将他送到人民大学进修。此后,从1952年到1966年间,他先后在多个工厂工作,为中国的工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动荡时期,芮杏文也遭遇了不公,被诬陷并停职下放基层劳动。但逆境并未击垮他,1969年,他重新获得启用,被安排到兰州主持石油开采工作,不久后又调回北京,在市政府担任中层领导。动荡结束后,他进入国务院工作,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篇章。

1985年,经中组部推荐,政治局全体同意,芮杏文被分派到上海担任市委书记。这一任命,无疑是对他能力的极大认可。然而,刚到上海不久,他就因病倒下,但他却坚持带病工作,躺在病床上批阅文件,这种敬业精神令人动容。



1986年,党中央决定召开思想纠正会,旨在纠正动荡时期“左”的思想。芮杏文收到命令后,立即让秘书草拟报告,表明上海市委的态度。秘书奋笔疾书,写好后拿给芮杏文审阅。芮杏文仔细审阅,用红笔圈出不合适的地方,让秘书酌情修改。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对工作的严谨态度。

同年下旬,芮杏文的病情有所好转,他带着秘书到北京参会。按照规定,省部级干部要统一住在京西宾馆,但芮杏文因想念妻子,直接回家住,将房间让给秘书。他还自掏腰包给秘书买烟抽,这一举动在官场广为流传,成为他体恤下属的有力例证。



面对党中央要求上海市委着力经济发展的指示,芮杏文并未气馁。他在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两个集资方法:一是搞募集,二是出让土地给开发商赚取出让金。这一举措极为成功,上海市政府很快筹到了大量资金,开始正式进行城建。仅仅3年之后,上海便焕然一新,现代化程度直追北京。



当时,上海的中心主要在浦西,浦东还是一片“城中村”,发展滞后。但芮杏文敏锐地感觉到,浦东地理位置优越,日后一定能崛起。他萌生了开发浦东的念头,并拟了一份开发计划书。然而,就在他准备着手对浦东进行开发时,党中央突然将他调到中央书记处工作。这一调动,让邓小平深感懊悔,他直言如果芮杏文一直留在上海的话,浦东早就开发出来了,上海也会发展得更好。



1991年,芮杏文转往国家计委任职,1993年退到二线挂职,实际上处于半隐退状态。1995年,他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他很想去上海看一看,但医生告诫他尽量不要远行。无奈之下,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往后的日子里,他过着闲适的生活,每天读书、看报,闲暇时会去钓钓鱼,放松心情。2005年,这位为国家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老同志因病离世。

芮杏文的儿子也是一位优秀的革命者,他早年曾在国防科技大学读书,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所工作,期间还前往日本进修过,专门学习电子信息技术。2000年,在中航科技成立时,他担任高管并兼任党组成员。此后数年间,他先后在多个国有企业工作过,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同时也帮助解放军顺利完成了信息化、专业化改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