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这个名字在商界可谓是如雷贯耳,提起他,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香港首富、房地产界的领军人物,又或者是那个从穷小子逆袭成为亿万富豪的传奇故事。然而,李嘉诚的财富版图远不止于此,英国,这个欧洲的重要国家,竟然成了他最大的海外“金库”。
英国:李嘉诚的海外财富重镇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不仅遍布香港,更将触角伸向了遥远的英国。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的经济格局中,李嘉诚的身影无处不在,甚至有人戏称“英国乱不乱,李哥说了算”。那么,李嘉诚在英国究竟有多富有呢?
从潮汕到香江,再到英伦三岛
李嘉诚的商业之路始于潮汕,后在香港这片商业热土上乘风破浪。他从一家小型塑胶厂起步,逐步在地产、港口、零售等多个领域攻城略地,最终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1950年,年轻的李嘉诚创办了长江塑胶厂,取名“长江”寓意着“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其远大的抱负。然而,创业初期并非一帆风顺,质量事故让李嘉诚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危难之际,只有表妹庄月明对他不离不弃,用爱情的力量支撑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迎来转机,产品畅销国内外。为了防止类似质量事故再次发生,李嘉诚前往意大利考察,回国后推出了塑胶花这一热销产品,并迅速将市场拓展到全球,一度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地产起家,商业帝国初具规模
塑胶厂的成功并未满足李嘉诚的野心。1958年,他将目光投向了地产市场。那时,地产行业风险极高,但李嘉诚却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决策,在香港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随后,他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事业开始走向辉煌。
然而,李嘉诚的爱情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他与出身富贵名门的庄月明相爱,却因门不当户不对而遭到双方家庭的反对。但两人坚持一生只爱一人,最终在1963年喜结连理。
从香港到英国,海外投资版图扩张
为了让爱妻住得舒适,李嘉诚斥巨资买下一幢花园洋房。而庄月明也并非花瓶或金丝雀,婚后她加入长江工业公司,成为李嘉诚的得力助手。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李嘉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1971年,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成立,随后更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挂牌上市。1978年,长实与汇丰银行合作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的股权,李嘉诚的事业随之步入高潮。
此后,李嘉诚继续进军海外,1984年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1986年购入加拿大能源公司赫斯基石油的逾半数权益,并通过一系列动作最终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此时,李嘉诚的海外商业帝国早已超越香港。
“买下半个英国”:李嘉诚的英国投资传奇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总投资已突破4000亿港元大关,占其家族总财富的六到七成比例。这一数字令人震惊,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始于1991年进军货柜码头业,收购亚洲货柜码头全部股份。但真正的大规模投资要从2005年开始。他先是收购了英国燃气管道网络NGN的88.4%股权,正式进入英国能源领域。随后,又购入英国南方水务和Northumbrian Water Group的股份。
2010年,李嘉诚更是豪掷90亿英镑收购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并进一步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此后几年间,他继续在英国铁路、天然气等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
然而,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他收购的英国最大酒吧运营商Greene King PLC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永久关闭了25家门店并削减了800个工作岗位。但这并未动摇他在英国的投资信心,反而展现了他“危机猎手”的本色。
结语:李嘉诚的英国“金库”引发争议
李嘉诚大规模收购英国基础设施的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议。英国媒体曾用“买下半个英国”来形容他的投资版图,部分英国民众对其控制关键基础设施表示担忧。有评论认为,一个外国商人掌控一个国家的水、电、气等民生领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对于李嘉诚在英国的“金库”,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