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关于西贝供应商退货的风波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夸张程度超乎想象。不得不说,西贝此次似乎陷入了自设的舆论漩涡。
此前,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风波刚刚平息,谁料一张聊天记录的流传,又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新一轮的争议。从网上流传的聊天记录可以清晰看到,一名自称西贝采购总监张明华的人与供应商的对话内容,着实让网友们感到震惊。
聊天记录显示,这位采购总监要求大量退货预制菜供应品,理由是目前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大量门店面临倒闭,这看似无奈的举动,却引发了诸多问题。
其给出的退货理由是公司压力巨大,需要供应商处理预制菜并办理退货。然而,这一行为与西贝此前的一些宣传形成了鲜明对比。西贝老板贾国龙曾在视频中不止一次地强调预制菜非常好,可另一方面又宣称自家绝对没有使用预制菜,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一面告知消费者不使用预制菜,另一面却与供货商商量如何处理退货的预制菜。这种种细节串联起来,让网友们觉得这不仅仅是矛盾的问题,更像是逻辑混乱,甚至质疑其智商。
当下,预制菜在市场上大肆推广,宣称能“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可消费者却疑惑:为何吃到的预制菜不但没便宜,反而越来越贵?更离谱的是,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却屡见不鲜。
我们来对比一下传统现做菜和预制菜的成本构成。传统现做菜包括厨师工资、食材成本、场地费用以及能源消耗;而预制菜则是批量采购、机械化生产、长期保存和简单加热。按常理,预制菜应该便宜很多,但现实却并非如此。西贝一碗预制面售价46元,一个古法戗面馒头21元,这价格差距实在令人费解,省下来的成本究竟进了谁的口袋?
再看看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2023年某品牌预制菜菌落总数超标50倍,2024年某网红预制菜检出禁用防腐剂,2025年某大型餐饮预制菜吃出塑料碎片。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敢宣称更安全,消费者花大价钱吃预制菜,究竟得到了什么?
针对此次风波,西贝方面已给出辟谣,称互联网上流传的聊天记录并不真实。但网友们对此看法不一,毕竟最近一段时间,西贝的客流量明显减少。就像西贝老板贾国龙此前所说,业务和利润都有所下降。不过,他之前还称西贝的利润率只有5%,对于这些说法,网友们也只是听听而已。
那么,为什么网友们比较反感预制菜呢?主要是因为预制菜明显使用了半成品,却以现做现卖为噱头进行宣传,这无疑是一种欺诈手段。说白了,消费者要的是一个知情权。
虽然西贝进行了辟谣,但大家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聊天记录会流传出来,而且网友们反而选择了相信?这背后的根源在于,大家清楚西贝门店减少、客流量减少、利润也在减少,即便出现退货的情况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一直秉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传统观念,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即便没有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也依然存在。但每次企业出现问题后,并没有从立法层面取得显著效果,等风波过去,一切似乎又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