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随着死刑最终判决下达,曾杰,这位曾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的原分析师,因故意杀人罪被一中院和高院两审认定后,面如死灰。尽管知道希望渺茫,在此前的庭审中,他还是想尽量为自己争取活路。只可惜开弓没有回头箭,许多事一旦做了出来,扭转结局便难于上青天。
亲友一度无法理解:大家眼中的才子,事业有成的曾杰怎么会走上绝路呢?
案发:近期,一起女高管神秘失踪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起案件让人联想到过去发生的一些类似事件,例如,一名女领导因工作矛盾被残忍杀害并碎尸,以及林某失踪多年后被证实未死亡的案例。这些案件都揭示了社会中潜在的危险和人们在面对矛盾时可能采取的极端行为。
时间倒回2009年3月,某晚,家住北京的夏某忽然收到一条信息,是妻子林某(化名)发来的。林某称她要暂时离开北京,去浙江一趟办点事,短则一星期回来,多则两星期,手机快没电了,关机就没必要再打电话。
夏某心中顿时生疑,他对妻子的行事风格了如指掌,这条信息的语气与她平日的习惯大相径庭。更何况,林某在信息中并未言明具体事宜。他打给林某的单位,得知林某并未被安排出差,立刻叫亲友帮忙寻找。找来找去不知林某去了哪,联系不上,夏某只得报案,请警方帮忙。
警方接报后调查一番也发觉不对劲。时年45岁的林某是一家央企的副总工程师兼研发部主任,精明干练,能力过人,周围人对她皆有"工作狂"的评价。林某平常沉稳,冷不丁说走就走,丢下家庭工作,与她的风格不符。
调查:男下属进入视线
随着调查的推进,林某的男下属曾杰逐渐进入警方的视野。3月9日晚,曾杰曾联系林某,让警方感到可疑。身为精英的曾杰,被捕后竟表现得异常狂躁,令警方也大为吃惊。
随着曾杰张口陈述,案件慢慢得到还原。
案发两年前,曾杰参加一场人才招聘会遇到林某。彼时,曾杰已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年,自觉经验丰富,且从未停止自我提升。上一份工作期间,他在某航空科研所工作,同时攻读了某交大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
林某审阅完曾杰的履历后,颇为满意。曾杰比她小10岁,已婚且家庭稳定,正是拼搏事业的好时机。他过往成绩优异,回答问题时自信且出色。
曾杰进单位后,被要到林某的部门,到林某手下担任分析师。此后,曾杰经常主动加班,工作勤奋。大家觉得他深受林某器重,对他多有夸赞。然而短短几月后,事情便出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矛盾:职场积怨日益加深
五月,公司接到一个软件测试项目的任务,曾杰担任研发小组负责人。林某指派他负责,要求交出完美方案给客户,曾杰自然积极表现。可当他将自认为完美的方案交给林某时,林某当众狠狠批评了他的方案,令曾杰顿时颜面尽失。
而后曾杰渐渐察觉到,林某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初时招他入队时的欣赏有加,转为了后来的处处挑剔。他隐约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但一时又说不上来具体是哪里,只能更加埋头苦干,努力修改方案。期间二人为方案吵过架,曾杰甚至想过换部门。更换失败后,只得继续做手头项目,当做完才发现林某已经把项目交给别人完成。
曾杰意识到自己一番努力竟成了无用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恼怒。就在这时,林某忽然叫他过去。他怀着怨气走进办公室。这个点其他人都下班了,林某还在电脑前忙碌。见他进来,林某指了指旁边的沙发,示意他坐下。然而,曾杰却一动不动地坐着,沉默了半晌。直到林某终于忙完手头的事务,站起身来,才注意到曾杰脸上那抹不悦的神色,不禁微微一笑。
"小曾,你知道我之前为什么那样严厉地批评你吗?"曾杰诧异地抬头,见林某改换神情,竟显出几分罕见的温柔,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杀机:年终奖成为导火索
2008年年底,部门发年终奖,曾杰发现自己的名字不在名单上,恼怒地跑去质问林某。林某回答:"你今年业绩太差,像你这种情况的还有几个呢?新的一年争取做出成绩,还有希望。"曾杰火了。
此前,他已经当众冲林某发了数次脾气,这次也不例外。"我没有成绩,还不是因为你不给我展示机会!"林某平静地看着他:"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没有把握住。"曾杰摔门而出,对林某的恨意达到了顶峰。
回想当初,在招聘会上,他看到林某就认为她是优秀的上司,跟着她讨好她必定风风光光。谁知现实却不如他所愿,他费尽心思讨好,换来的却是林某的批评。曾杰咬紧牙关,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年假回来后,他主动请缨,希望林某让他负责一个项目设计。
这次林某同意了。他设计出方案后,林某摇了摇头,指出为了严谨起见,应该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曾杰反对道:‘抽样检查就够了,省时省力,何必那么麻烦?’林某生气了,认为他依旧没有改变,总是想着走捷径,忽视工作的严谨性,于是再次否决了他的方案,决定自己重新制定。
曾杰怒不可遏,望着林某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恶毒的念头。他回去准备了两个月,租房、买工具,一心要让林某付出代价。最终,他以拉来新业务、请林某去见对方负责人为由,将她骗到出租屋,捆绑殴打,索要银行卡密码未果后,将其勒杀。
罪案:残忍分尸抛尸水渠
2009年3月9日20时许,曾杰将林某骗至事先租赁的石景山某小区租房处,对林某进行殴打、捆绑,并用绳子猛勒林某的颈部,致林某机械性窒息合并颅脑损伤死亡。
随后,曾杰将林某的尸体肢解,并将大部分尸块抛至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北路96号对面水渠内。3月10日上午,他在单位附近购买了一套秋衣和一些日常用品,包括菜刀。需要注意的是,菜刀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属于管制器具,非法买卖管制器具是违法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当日下午,他回到租房处,换上新买的秋衣,将林某的尸体肢解后,用塑料袋将尸块逐一包好。3月11日下午,他将尸块分装进几个蛇皮袋,驾车运至卢沟桥北路,抛入一处排水沟涵洞内。
作案后,曾杰分别于3月9日晚、3月10日晨、3月11日晨,用林某的手机向其爱人及单位领导、同事发送短信,声称林某要去苏州,"下周一或周五回来,手机没电、关机"等,企图制造林某外出未归的假象。
三天之后的3月12日凌晨3点左右,民警在曾杰家中将他控制。
审判:死刑与最终结局
2010年10月18日,北京一中院经过开庭审理,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被告人曾杰死刑,同时赔偿被害人家属各项经济损失共计55万余元。
一审判决后,被告人曾杰不服提出上诉。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罪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裁定驳回了曾杰的上诉,维持原判。
2012年,曾杰被核准死刑。走上刑场之前,面对来送他的父母和妻子,曾杰忍不住泪流满面,终于有了悔恨情绪,可为时已晚。
他强忍着泪水安慰悲痛欲绝的母亲:"妈妈,没事的。"回想自己走向毁灭的心路历程,请她原谅;对于妻子,曾杰不知该说什么,只能请她照顾孩子。对被害人一家的索赔,他已经无能为力。
心理走向极端,凶狠报复之下,既害了林某,也毁了自己,更连累了亲人。曾杰带着怅然和痛悔,走向了伏法。
反思:悲剧背后的警示
最可怜的还是林某,明明有着很好的工作和生活,可是却因为曾杰的到来陷入了毁灭。他其实并非不重视曾杰,反而一直给予他机会。然而,曾杰非但不领情,还因林某是女性而心生不满,做事敷衍,错失良机。最终,他将所有错误归咎于林某,对其恨之入骨,最终造就了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唏嘘。
案件中,曾杰因工作中与单位领导林某产生矛盾,遂起意杀害林某。据曾杰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供述,2008年年底,由于公司未发放年终奖,他认为林某故意针对他,这让他感到极度不满,并最终产生了杀害林某的想法。
本账号发布内容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作者对转载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作保证,读者需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关责任。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