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特朗普访华受阻?中方强硬回应,中美博弈再升级

时间:2025-09-18 19:58:36 来源:前沿迅息 作者:前沿迅息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举动引发广泛关注,其急切访华的姿态背后,似乎隐藏着诸多复杂考量。从不断释放访华信号,到试图借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之机,在韩国与中方高层会面,特朗普动作频繁,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倒是中方的一招妙棋,让外界清晰看到了中美在态度与实力上的显著差距。

9月9日与10日这两天,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和国务卿鲁比奥先后致电北京。赫格塞思聚焦南海与台海问题,鲁比奥则谈及中美关系大局。然而,电话内容公开后,中方态度异常坚决: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绝无讨价还价的可能。董军防长直言不讳地告知赫格塞思,美国“以武助独”“以台制华”的图谋必将彻底失败,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也绝不可能得逞。王毅外长更是点名批评鲁比奥,指出美方消极行为干扰中国内政,严重伤害两国关系,美方必须谨言慎行。



此类强硬措辞极为罕见,几乎未给外交辞令留下缓冲空间。与美方的低姿态相比,中方的强硬态度更显分量。尤为耐人寻味的是,中方通稿对美方回应只字未提,这在外交场合中,无疑等同于一种“冷处理”,其含义直白:美方所言毫无价值,无需公开。

外界分析认为,美国此时频繁沟通,实则是为特朗普谋划中的“高层会晤”提前铺路。特朗普上台已大半年,却始终未能与中方高层进行面对面交流,这对于一向强调“交易政治”的他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他原本的算盘十分简单:先解决俄乌战事,掌控欧洲局势,再对中国发动关税攻势,最后带着筹码前往北京谈判。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中国出口依旧稳定,而美国自身却因通胀与供应链问题焦头烂额。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访华的愿望愈发迫切。媒体不断传出他计划10月访问韩国,并利用APEC峰会之机与中方领导人会面的消息。他甚至在会见韩国总统时公开喊话“可以一起去中国”。然而,尴尬的是,中方并未将此当回事。外交部及相关部门保持极为克制的态度,既未正面回应,也未确认是否出席APEC峰会。换言之,特朗普试图通过“第三地见面”达成目的,但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方手中。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的行为严重削弱了自身信誉。中美高层通话结束后不久,美国商务部便宣布对23家中国实体实施出口管制。美方一边高呼要对话,一边却加码制裁,这种自相矛盾的姿态,充分暴露了其缺乏真正的诚意。北京的回应毫不留情:既然要开展经贸会谈,为何还要搞单边打压?这并非谈判,而是添堵。

有消息称,北京方面传来风声,让特朗普直接来中国会面。此举既未拒绝特朗普的会面诉求,也未答应在韩国“顺水推舟”,而是直接抛出一个选项——若真有诚意,就来中国。这一动作既彰显了中方的战略自信,也在考验特朗普的耐心与魄力。若他真想改善中美关系,就必须在对华政策上拿出实质性举措,而非仅停留在口头姿态。

对于韩国而言,能否将中美高层都邀请至APEC峰会,无疑是一项面子工程。韩国国会议长已在阅兵时当面邀请中方领导人,但效果尚未可知。中方在考虑问题时,不仅着眼于中韩关系,更关注整个亚太局势的平衡。韩国总统李在明此前拒绝出席“九三阅兵”,转而访问美国和日本,这种摇摆不定的姿态,让北京对首尔的诚意产生怀疑。也就是说,即便特朗普借助APEC峰会施压,中方也完全有理由说“不”。



从战略层面看,中美目前都在寻求一个“可控的缓和窗口”。这段时间,双方高层沟通频率明显增加,从电话交流到西班牙的经贸会谈,背后都在试探彼此的底线。但北京始终强调一点:对话可以,但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若美方一边握手言和,一边暗中捅刀,中方宁可不见面,也绝不会牺牲原则。

特朗普最终能否成行?能否在韩国与中方领导人同框?答案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北京已向世界清晰表明:真正的对话需要诚意,需要行动,而非空话。若美方继续在制裁和关税问题上反复无常,那么即便握手成真,也不过是一张毫无分量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