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8日报道 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9月16日消息,中国股市在过去数年中一直未被外国投资者视为优先选项,但近期在人工智能与半导体领域的显著进步,正促使全球资本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其中,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技术突破成为关键催化剂,推动国际投资者调整对中国资产的配置策略。
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郑宇尘指出,过去三年间,中国股市长期被海外投资者贴上“不可投资”的标签,甚至一度面临被全球指数剔除的风险。然而,当前形势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如今,中国已被视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独立投资类别。”这一观点得到数据支撑——摩根士丹利统计显示,2024年8月成为全球对冲基金近六个月来增持中国股票最活跃的月份;晨星公司数据则表明,今年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股票基金新发行数量从去年的21只锐减至8只,凸显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聚焦。
多重因素驱动外资回流。一方面,中国在5G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实力提升,缓解了全球投资者对中美贸易摩擦及技术封锁可能抑制中国创新的担忧。联合国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十大最具创新力经济体,并将德国挤出前十。另一方面,投资者对美国以外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促使资金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倾斜。
尽管当前中国股市的强劲表现主要由国内投资者驱动,但外资情绪的转变正形成新的上涨动能。上周,上证综合指数创下十年新高,香港恒生指数亦触及四年峰值。前对冲基金经理布雷特·巴尔纳透露,海外“先驱投资者”已开始布局中国,其计划搭建的投资平台将助力欧美资本进入中国市场。
伦敦极地资本公司(管理资产200亿美元)基金经理吴杰瑞表示,随着DeepSeek等中国人工智能模型与美国ChatGPT形成竞争态势,中国创新资产正经历“价值重估”。该公司已于2024年底将对华资产配置从“减持”调整为“看好”。这一判断得到美国康桥汇世公司本杰明·洛的印证,其客户对投资中国基金的兴趣显著提升,许多非亚洲投资者计划年内赴中国内地及香港考察。
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程彧总结称,外资正处于“重新评估阶段”,重点关注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机器人等领域的长期竞争力。他比喻道:“外国资本正在门口观望局势,但入场意愿已显著增强。”(编译/聂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