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抖音集团旗下短剧平台红果以凶猛攻势搅动市场,与长视频平台的竞争愈发复杂。年初,马化腾在腾讯全员年会上直言短剧对长剧生态冲击显著;爱奇艺CEO龚宇则在产业大会上炮轰红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签排他性协议”。这一态度与一年前龚宇“短剧与长剧审美、人才、生态差异大”的谨慎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5年3月,红果人均月使用时长达19.36小时,追平爱优腾等长视频平台,稳居短剧行业榜首。

图/广发证券
近期,红果短剧在App内测试“带货”功能:用户观看短剧时,系统自动弹出“搜同款”商品提示;暂停播放时,页面同步显示商品链接。这一动作被视为红果向电商领域渗透的信号。尽管商业化路径尚未清晰,但红果已凭借用户规模优势,在短剧精品化时代与长剧平台正面交锋。
红果的崛起并非仅靠免费模式。早期,短剧作为视频平台的内容创新尝试,未获字节跳动重视。但当小程序短剧通过抖音信息流广告大量导流至微信后,字节迅速布局红果,以“免费+广告”模式切入下沉市场。用户仅需观看几秒广告即可解锁剧情,这一策略与“排队领鸡蛋”的下沉市场逻辑高度契合。
为构建内容护城河,红果于2024年底推出“果燃计划”,通过补贴待拍项目和优质成片,解决创作端流量不确定、资金紧张、周期风险高的痛点。该计划一度引发虹吸效应:2025年Q1,红果累计热力值达15.4亿,环比增7%,远超第二名点众的6.4亿。目前,红果已吸引听花岛、九州等超100家头部厂牌入驻,单厂牌日转化用户超千万。

图/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官微
2025年,红果发布系列创作者激励措施,升级剧本合作政策:将剧本评级细化为六大类,扩大最高与最低评级保底费差距,并鼓励个人编剧加入工作室,按人头给予现金奖励。工作室模式通过明确规划提升产出效率,头部工作室更具备市场感知和创作方法论。
短视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模式。通过追踪用户停留时长、观看次数等数据,平台总结出“黄金3秒钩子”“30秒反转点”等方法论,指导工作室创作。在此背景下,短剧植入广告甚至定制品牌短剧变得轻而易举,红果的带货逻辑自然流畅。
面对短剧冲击,长剧平台加速反击。2025年上半年,爱奇艺将“极速版”更名为“微短剧”,推出“千部精品微剧计划”,提供保底和播放量激励。其策略延续长剧打法,通过微短剧工作室承接IP改编,试图实现“长短剧双版本”一鱼两吃。然而,长剧IP多来自付费网站,强调复杂叙事;短剧IP则来自免费平台,注重即时刺激。版权纠纷风险成为潜在隐患。
腾讯系或为红果更需警惕的对手。旗下网文平台为短剧提供IP,用户流量池可导流短剧业务。但腾讯在短剧领域的投入相对保守:今年1月上线“火星短剧社”小程序,主打竖屏免费短剧,但日素材投放量不足700组,远低于爱奇艺。10月,腾讯推出“竖屏短剧剧本合作开放平台”,疑似应对红果的防御性举措。

图/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官微
AI技术正成为内容平台争夺用户时长的武器。快手虽错失免费短剧窗口,但其“可灵AI 2.5 Turbo”模型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削减30%成本,结合短剧积累,或成红果潜在对手。爱奇艺则计划上线“AI剧场”,首批15分钟以上影片预计2026年Q1上线,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
短剧边界正与电商、AI深度融合。红果虽手握网文IP、内容分发、电商等多张王牌,但领先地位尚未稳固。其面临两大考验:一是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能力;二是带货商业化能否平衡用户体验。短剧精品化战场的胜负,终将取决于内容质量与流量收益的平衡。